要準備多少退休金得看住在什麼地方。住在台北市退休後平均就要比其他縣市多上400萬元,另外,性別也很重要,女性平均較男性也得多準備二成到三成退休金,才能足夠退休生活的「基本開銷」。
台北居大不易,這句話說得很實際,不管是日常支出、房貸額度都較全國其他縣市來得高,但好處是,住在台北市的民眾似乎也比較能享受到更佳的醫療品質,平均餘命也相對較其他縣市來得長。
台北市住得貴又活得久,導致台北市的退休所需資金大幅增加。以男性為例,住在台北市退休後最少要花掉883萬元,但其他縣市居民則只需要484萬元,相差近400萬元。
依照主計處統計的家庭收支金額來算,94年台灣地區平均每戶的支出是88萬8,670元,除上平均每戶人口數3.42,平均每人每年的支出是25萬9,845元,但是如果居住地點在台北市,平均每人每年支出達38萬5,890元,硬是比其他縣市居民高出近五成。
退休後除了居住地的平均生活支出外,還要考慮退休後可以活多久。活愈久,退休金就要準備愈多,台北市男性平均餘命為77.9 歲,女性則為82.9歲,其他縣市男性平均餘命為男性73.7歲、女性79.8歲。
如果一樣是選擇在55歲退休,台北市男性還有22.9年的退休生活、台北市女性則還有27.9年的退休生活,其他縣市男性退休生活平均為18.7年、女性24.8年。
把退休後平均年數乘上生活支出費用,台北女性退休族最辛苦,要準備高達1,076萬元,台北男性次之,但也要準備883萬元退休費,非台北縣市的女性則要準備664萬元,非台北縣市的男性退休族最幸福,只要485萬元,就可應付最基本的退休生活。
中信銀財富管理事業處協理黃培直表示,準備退休族以及已退休族,靠子女扶養的「好運氣」愈來愈少,他建議,最好從30歲青壯年時,就應該開始規劃退休後資金。
「年紀愈大承受風險能力愈低,卻愈需要退休金」,黃培直認為,年輕才有累積財富的時間與承受風險的能力,如果從30歲開始累積退休金,有20年到25年的時間可準備,由每月定期定額開始,只要三、五千元,就有機會打造黃金的退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