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年總統大選的結果顯示,蒲亭領導國家多年後,在俄羅斯民眾間仍人氣不衰。但也顯示出,俄國社會未能通過民主原則的鞏固階段 ,也就是政治人物雖有更迭,但體制保持穩定。 
 
 
【文/彼薩列夫 (Alexander Pisarev,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教授) 中譯/林治平 (中央社編譯)】
要了解2 012年俄羅斯總統大選對俄國今後政治發展的影響,宜先比較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在過去兩個十年期間的歷史。第一個十年 (1991至2000年)顯然與俄羅斯首任總統葉爾欽(Boris Yeltsin)的名字相連,第二個十年(2000年至今)則可以稱為「蒲亭 (Vladimir Putin)的俄羅斯」時期。蒲亭當年上台時提出的政治主張,既想延續葉爾欽推動的各項改革,也希望解決它們造成的嚴重 矛盾。

葉爾欽改革國家體制 結果令民眾大失所望


葉爾欽與支持他的自由派人士面對的艱鉅任務,就是將原本獨裁統治的國家轉變為實施市場經濟的民主國家。要達到這個目標,他們必 須解決幾個重大問題:區隔經濟與國家(在共產時期,國家行使主要財產所有者的功能);區隔國家與共產黨(共黨一黨專政,集最高 立法、行政與司法功能於一身);以及區隔政治權力的不同部門。

第一項任務已制訂為私有化政策,第二項則是採行多黨制度和意識形態多元化,最後一項是根據立法、行政和司法權的明確分別,建立 政治機關。這些目標全都體現於1993年的俄羅斯《憲法》,這部《憲法》宣告俄羅斯聯邦是總統制共和國,立法權與行政和司法部門嚴 格分離,歸屬於俄羅斯國會—國家院。

然而,改革的結果與推動改革者的原意不符,也不如多數俄國公民的預期。第一階段經濟改革導致廣大階層的人口陷入貧窮,而私有化 政策則促成「寡頭壟斷式資本主義」的興起,遭俄國人民視為不公不義。因此,原本屬於國家的財產有很大部分落入一小批生意人手中 ,這些人與政治領導階層比較接近,而且可能利用與總統家族的密切關係牟私利。

此外,1990年代是政治極度不安定的時期,俄國出現自由派、左派和民族主義者等派別,社會陷於分裂。民族主義者主張,西方模式的 改革不符合俄國的歷史與文化傳統,這種傳統相當獨特,與西方型態不同,特色是由強大的國家扮演領導與指導角色。

值得注意的是,民主俄羅斯歷史上的第一個十年期間,俄國部分地區也出現分離主義趨勢,使得國家的領土完整面臨危險。最後還有不 可忽視的一點,葉爾欽總統的政治動作有時比較誇張,這無助於增進俄國大眾對自由派和改革派陣營的支持。

蒲亭主義興起 成了俄國唯一指路明燈


蒲亭事實上是由葉爾欽欽定為政治接班人,他上台執政時標舉「新中間主義」路線。一方面,這表示他承諾要確保葉爾欽時代所推行改 革行動的所有正面成果:市場經濟的根基和俄國新興民主政治的生機。另一方面,這位新總統表明,他打算強化國家的架構,終結地區 的分離主義、貪腐作風和「財閥」的政治影響力。

他承諾要穩定俄國政局,繁榮俄國經濟,建立民主而非「財閥壟斷」的資本主義社會。蒲亭第一個總統任期時建立「團結俄羅斯黨」, 這個政黨力挺政府,政治主張與活動都以「新中間主義」原則為根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