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說起來,無蝶庵從木質格子大門的黑色鵝卵石,到登階走進玄關的這一段路上,因為全部以御陰石、黑鵝卵石舖設而成,所以可稱為枯山水的一部分。就連繞著庭院的飛石、石燈籠、石牆、雲龍石,以及庭園中由大理石砌成的石桌椅,都算是富含禪學思想的「枯山水」設計。
無蝶庵裡另有兩處,仿效日本禪寺的枯山水設計,一個是在金魚池的前端的白石枯山水,另一個則是在人造瀑布前的紅石枯山水。所謂的「枯山水」,不一定是個「無水」的設計,但基本造型必須是要由石頭舖設而成。枯山水用石頭仿造大自然的山河、流水的模樣,在庭園中打造出空靈的禪學世界。
「枯山水」最早出現在「作庭記」,有人說「枯山水」是指不用水的石材設計;但也有部分人士指出,枯山水其實是「唐山水」的筆誤,是用石頭堆砌的空間沒有錯,但可以加入水的要素。無論有水還是沒有水的設計,枯山水在一般和式的庭園中,都是讓賞園的人小憩靜思的空間。
由中國傳來日本的禪宗,本來是一種講究空無的人生觀,經過日本禪僧將近1千3百年的演化,蛻變成用石材表現人生意境的立體藝術。枯山水中的每一顆石頭都猶如一個「人生之謎」,堆砌一體的空間又像是個無限的宇宙,讓欣賞的人在枯山水的「留白」中找到自己。
知名的和式建築空間,不僅有像京都南禪寺、龍安寺等的大型枯山水,就連東京澀谷的東急大飯店裡,也不惜耗資請禪寺的高僧擔任「庭師」,為國際觀光客裝置一個壯觀的枯山水。枯山水源自中國的禪宗,在日本從事枯山水設計的「庭師」,也多半由世襲制度傳承的僧侶擔任。
日本的禪僧,必須經過長期的「雲水修行」(在石砂上畫出雲水模樣),才能正式變成一派一寺的住持,並且開始俱備管理禪寺的庭師資格。變成禪寺住持後的禪僧,才算是被世人肯定的「庭師」,因此「庭師」所設計的枯山水,也表現著參悟人生的深奧禪理。
約莫1千3百年前傳到日本的枯山水,後來為了融入日本的和式建築,發生多重的變貌。除了像澀谷東急大飯店大廳的半圓落地窗前,可以看到一座表現水浪波紋的枯山水外,有時在都會狹窄的和式空間裡,會看到玄關、浴室、陽台等落地窗外,擺設個別具巧思的小型枯山水。
向來以「生活傳道者」自居的無蝶,選擇無蝶庵做為人生落腳,其實也已經預告了他將以無蝶庵做為「修行」道場。每天上午面對史料的研究後,接下來便像個禪寺的僧侶般,在庭園做著永遠沒完沒了的「雲行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