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美麗境界」中,患精神分裂症的約翰納許經過痛苦掙扎,最後走出虛幻世界,在垂暮之年以少時論文「不合作賽局理論」摘下諾貝爾經濟獎桂冠;昨天,兩位高齡學者歐曼及謝陵,再次以賽局理論獲得諾貝爾經濟獎殊榮。

什麼是賽局理論?著有「賽局高手」的台大國際企業系教授巫和懋表示,賽局理論其實就是一種策略思考,透過策略推估,尋求自己的最大勝算或最大利益,從而在競爭中求生存。

巫和懋廿五年前在美國史丹福大學上過歐曼的課,他形容歐曼是個可愛而嚴格的老師,上課詼諧又很會東拉西扯,總是戴著猶太小帽,當時才五十幾歲的歐曼,頭髮已全白了。

他說,歐曼在美國長大,後來回到以色列帶動經濟學思潮,以色列有極強的經濟學派,都是因為他,而只要他指導過的博士生,都可以輕易取得美國頂尖大學的教職,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昨天聽到歐曼獲獎,巫和懋直說「早就該得了」。

巫和懋說,納許在一九九四年獲獎的是「不合作賽局理論」;歐曼獲獎,則是對「合作賽局」的理論建構與分析。不合作賽局指只要對手的策略確定,競爭者就可以有最適反應,當一組策略是最適反應時,就是納許均衡。

歐曼的合作賽局是:在衝突的環境中,經過多次的互動(獎或懲),因為雙方產生隱性勾結,漸漸由對立到合作,最後達到雙贏的結果。

另外,歐曼對合作賽局的互動、均衡分配(如報酬),以及賽局理論的基礎分析,如每個人知道些什麼、對手的訊息掌握多少,都有完整的理論架構證明。他也是廣泛研究賽局理論的第一人。

另一得獎人謝陵則著眼於賽局的實務應用。巫和懋說,謝陵的賽局理論主要是在賽局中「經過適當的威脅,可以達到合理的結果」,合理的威脅指的是「不能不威脅,也不能威脅太過」。

古巴危機中,美國與蘇聯就曾運用這個理論(互相適當威脅),加上邊緣運用策略(雙方都在邊緣,不惜發動大戰),最後都決定撤飛彈,達到雙贏效果。美蘇冷戰時期,最後都未動用核武,也是此理論應用。

巫和懋說,兩人的賽局理論,從外交、政治到商場處處可見應用,影響層面深遠,諾貝爾獎從前給予「不合作賽局」理論殊榮,現在再給強調「如何由衝突到合作」的「合作賽局」肯定,應是它在學界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且在近來國際衝突不斷的情勢中,更彰顯出重要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