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整體而言,台灣地區目前的住宅數量正處於一個供過於求的情況,台灣地區的住宅自有率也早已超過百分之八十五,但即使在這樣的環境下,要買到一戶好的住宅,卻仍然困難,這可由消基會的糾紛排名中,與購屋有關的糾紛,總是居高不下,可見一斑。對一般購屋大眾而言,要用什麼方法才能選到好宅呢?
每個人都知道好的建設公司才能提供好宅,但哪一家才是好的建設公司呢?各種浮面的消費者調查總是以印象分數居多,鮮少實際購屋的經驗,且不正確的品牌觀念,往往會以知名度或廣告量做為判斷依據,當然無法選到好的建設公司,自然就不易買到好宅!
以下十個重要參考指標,是能協助我們增加買到好宅的機會:
1.愈有歷史的公司,愈能提供好宅
房屋與其他商品不同,其好壞往往必須經過一段時間才可以完全「了解」,而在這段「了解」的時間中,有些建設公司早已消聲匿跡,因此,有歷史的建設公司,自然成為選擇好宅的第一項重要參考指標。
許多消費者往往以所謂的「保固期」做為判斷建商負責任與否的標準,其實是非常危險的,所謂「嫌貨才是買貨人,計較才有履約心」,有許多一案公司,或是歷史不長的建設公司,動輒打出五年保固,甚至十年保固的「噱頭」,企圖讓許多初次購屋的消費者安心,但是,等到問題真正出現了,許多建設公司早就已經停業或是消失了,所謂的保固期再長也不過是一張廢紙罷了。
「存在就是保障」,當許多次地震、天災發生時,有些大樓或公寓遭到破壞,只要是當時的那家建設公司還存在,總會出面協助,甚至協助重新改建的,亦不乏其例,因此,選擇一間有歷史的建設公司,是增加買到好宅的第一個機會。通常有歷史的上市公司,在這個指標上就具有較優勢的地位。
2.只用一個名字的公司,較能提供好宅
第二個重要的參考指標,是要買長期只用一個名字推案的建設公司。許多購屋者都有類似的經驗,就是在購屋時,建設公司往往告訴他說是「某某公司的關係企業」,或是「某某機構旗下的子公司」,可能是因為某些原因(例如節稅),所以才用不同名字,可是等到發生了問題要去找該公司負責任時,那家有名的公司卻拿出一大堆證明文件,說明依據公司法的規定,各公司是獨立經營,互不隸屬,亦互不保證,導致消費者求償無門,只能啞巴吃黃蓮,自認倒楣了。
一間負責任的公司,一間講求誠信的公司,當然是只用一個名字的公司,因此,當購屋者要選購房屋的同時,一定要要求該建設公司提出過去的業績供參考,而且是同一個名字所推出的個案,如果能夠提出的業績愈多,而且過去的記錄愈好,該公司提供好宅的機會自然就會愈大。
3.坪數愈一致的社區,是好宅的機會愈大
所謂「百萬選屋,千萬選鄰」,好宅的鄰居素質比產品本身的優劣還重要的多。為了要有好的居住環境,必須要注意三件會影響鄰居素質的指標:第一,是社區(或大樓)內戶數的多寡。許多建設公司為了降低成本,或是創造最大利潤,動輒推出數百戶的大社區或是造鎮計畫,當社區的人數愈多時,鄰居素質就愈不容易維持,距離好宅的標準也就愈遠。
第二,是社區(或大樓)內房屋坪數的多樣性。許多建設公司為了順利銷售房屋,而將房屋的坪數設計出多樣性,從小坪數到大坪數都有,房屋坪數種類愈多的社區,其鄰居素質自然愈不齊質,距離好宅的距離也就愈遠。
第三,是社區內原地主戶的數量。當一個社區裡,原地主戶數愈多時,社區內鄰居素質自然就愈不容易維持,近年來台灣地區有許多都市更新的社區,其內老地主的比例都不低,未來當房屋興建完成之後,鄰居素質的差異性,將會成為影響其無法成為好宅的重要干擾因素。
以國外的經驗,如果一幢大樓只有一個所有權人,而所有的房屋都只能用租賃的,這種型態的房屋其鄰居素質最容易維持。國內也有類似的產品(如:「新光傑仕堡」、「基泰世紀羅浮」),其鄰居素質必然不低,但是因為一整幢大樓的總價格必然不低。所以,除非是極有財力的財團,否則就必須是非常有募資能力的建設公司,在不動產證券化條例通過後,REITs顯然也是一種可以協助達成好宅目標的重要方法。但無論如何,一幢大樓(或社區)內,坪數愈一致,成為好宅的機會就愈大。
4.愈不易褪流行的設計,是好宅的機會愈大
幾乎每一個人都知道,任何房屋蓋好的那一天,就已經開始褪流行,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各種建材與設備的進步日新月異,如手機的體積,在十年之間可以縮小十倍;電視厚度可以減薄五倍;冷氣機由窗型變為分離式,所有冷氣孔的設計全部落伍;熱水器由壁掛式變為儲熱式,所有管線的配置,必須重新調整。所以,住宅的設計,如果不能預先考慮其防止褪流行的方法,則必然很快就會被淘汰。
要如何才能避免房屋褪流行呢?像Benz和BMW汽車、CD香水、Johnnie Walker威士忌酒,都有自己品牌的堅持,不隨流行起舞,就比較沒有褪流行的問題。
因此,是選擇設計成流行性的產品,還是設計為不易褪流行的產品,就要考驗建設公司的能力了,如果建設公司可以確立自己的風格,提供各種功能可變性高的房屋,而不是一味的追逐流行,就比較能夠創造出好宅,否則必然會落入一完工交屋,產品就已褪流行的輪迴中。
5.愈不具家族色彩的公司,愈能提供好宅
房屋不是藝術品,她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人們遮風蔽雨,並進而能達到健康的功能,因此,任何獨特性的、個性化的設計,都可能會對房屋的基本功能減分!通常對於實用性的產品,常須經過整個經營團隊的集思廣義,截長補短的共同創造。
不幸的是,在台灣企業裡,至少超過百分之九十是家族企業,不論最有影響力的人是擁有什麼樣的職位(也許是常董、副董,甚至高級顧問),凡事都還是必須是他說了算,其他所有的所謂專業經理人,只不過是某種形式的家奴而已,「用之則寵,厭之即棄」,這樣的情況導致許多企業多是一言堂,老闆一人說了算,而老闆又常依自己的主觀與經驗下決策,任何討論似乎多餘,他只要說:「如果我判斷不對,如何能有今日之成功?」則無人能抗其言,但以一人之力,即使真有天縱英才,面對隨時都在變化的大環境,亦不易有大突破,更何況許多老闆不是年歲已高,就是已躋身上流社會,與普羅大眾的生活已多有脫節,其企業產品的創造力自然不易突破。
對頂級辦公大樓、商務辦公室(instant office )、商務住宅(service apartment)、及不動產證券化(REITs)標的等較新的重要房地產商品而言,多由金控、保險公司壟斷,只有極少數的建設公司有能力涉足,這種現象即突顯了一般建設公司專業與創新能力的不足,如果缺乏專業團隊,又如何能有長期提供好宅的能力呢?
6.愈能掌握趨勢變化的公司,愈能提供好宅
一幢房屋的壽命至少五十年,所以對環境趨勢的掌握自然十分重要,展望未來,例如:省能、節源、環保、健康︰︰等方向已確定成為住宅的趨勢,因此,對於房屋而言,採用能符合趨勢的建材與設備就成為好宅的必要條件。
例如,採用能隔離熱與抗紫外線的玻璃或其他外牆建材,可以大量節省能源的消耗,但是新建好的台北地標建築─1O1大樓,卻未能把握這種趨勢,在未來至少五十年的時間裡,將會為此付出極昂貴的能源代價,自然也無法躋身好宅之列,同樣地,近日關門的圓環美食館,也犯了相同的錯誤。
又如:根據調查顯示,對於社區公共設施的需求,有健身房與游泳池即已足夠,其他的空間多屬浪費,因此,用昂貴的建材與設備來彰顯建築物價值的時代將會結束,未來必然是功能性重於裝飾性,成本控制重於浮華浪費。
因此,消費者到底是要購買價格昂貴(建材、設備昂貴)的房屋?還是會增值(功能完善)的房屋?是自己的選擇!而能夠提供會增值房屋的建設公司自然是較具優勢的。
7.有頂級產品經驗的公司,愈能提供好宅
中國有句古諺,「大富三代,才知吃穿!」意思是說,許多經驗是必須靠環境及時間累積的,有些公司和個人雖然有心要提供好宅,但因缺乏經驗,所以頂多只能達到外表的類似,而無法掌握產品的精髓。
有些年資尚淺的建設公司仍在不斷追求成長階段,於是將產品的坪數愈做愈大,可是對購屋者而言,就常成為白老鼠,因為類似的公司還缺乏大坪數房屋的經驗,於是購屋者就成了實驗品,自然不易買到好宅。
類似的經驗就如買新車,每次新款車出現,都會有許多毛病,要等一、二年後,才可將缺點逐漸減少,使產品逐漸成熟,房屋也是如此!
因此,要如何才能買到好宅呢?有兩種機會是可以參考的:一種機會是購買一直在做相同產品的建設公司的產品,例如有的建設公司專門蓋小套房;有的專門蓋工業廠房︰︰因為他們專門生產一種產品,經驗必然累積,產品自然較好;另一種機會是購買曾經做過最大或最好的房屋的建設公司,當他們反過頭再做中、小坪數的房屋時,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那種具有豪宅水準的中、小坪數房屋,必然是好宅。
例如:如果有五十多坪的房屋,可以做到戶戶有獨立電梯、戶戶有獨立門廳,還可以將搬家、寵物及傭人送垃圾的電梯分離,再加上有游泳池、健身房等設備,而且公設比又不超過百分三十,這種能將豪宅配備,放入中、小坪數住宅中的產品,勢必成為好宅中的典範。
8.員工福利愈好的公司,愈能提供好宅
服務業和製造業最大的不同,是消費者希望由最有經驗的人對自己服務,而不是只是冰冷的介紹產品。大部分建設公司的老闆都還存有製造業的觀念,他們將所有的經驗累積在自己或是少數幾個幹部的身上,於是常看到老闆個人或帶著幾個高級幹部到國內外考察,希望能規劃出好的商品。他們常將個人的經驗化做產品,並認為產品已是極致,應該可以賣得很好。可是常常卻發生事與願違的情況,為什麼呢?因為這種作法還是製造業的觀念。
除非是老闆自己要面對客戶或是服務客戶,否則就應該讓員工成為一流的員工。要如何做到呢?如果員工不知道什麼是一流服務,他必然無法提供一流服務給客戶,所以一個希望建立品牌的企業,應該要花許多時間在員工的教育訓練上,要常常讓員工到國內外觀摩學習,讓他們廣見聞、廣交友,就像老闆對自己所做的。
因為唯有如此,第一線的員工才能代表公司,將產品的優點發揮到最好,也才能讓客戶感受到最佳的服務。可惜的是,大多數的老闆為了怕員工跳槽,常常反其道而行,使得員工素質無法提昇,自然影響了提供好宅的可能性。
建設公司的品牌是建立在第一線的員工身上的,他們的水準,他們對產品的品味,才能成就公司的品牌,第一線員工愈了解客戶,客戶買到好宅的機會就愈大。
9.建商住在自己所蓋房屋裡,愈能提供好宅。
沒有一幢房屋是沒有缺點的,建設公司的目標是以快速的售後服務,將所有的缺點改善,這是一件極為困難與辛苦的事,因此,許多建設公司的老闆與員工,非常不願意住在自己公司所蓋的房屋裡,因為,只要有什麼問題,客戶必然會不分晝夜的二十四小時「問候」,讓他們不堪其擾。
相對地,如果有老闆與員工願意住在他們所蓋的房屋裡,那幢房屋應該已具備有好宅的機會了!因此,購屋者在選擇房屋時,應該去了解,該建設公司曾蓋過多少房屋,他們公司有多少老闆及員工住在那些社區中,如果數量愈多,該公司提供的房屋是好宅的機會就愈大。
10.土地面積愈大的個案,愈有成為好宅的機會
最後一個參考指標是土地面積,如果社區土地面積在三百坪以下是無法設計出好宅的,因為面積小,勢必無法將最基本的好宅需求滿足,例如,無法設計出坡道平面停車,無法有一個稍有氣派的門廳,無法有一個稍有綠意的庭院,四周不易有好的景觀。
類似的房屋與好宅自然還有一段距離,它雖然可以居住,但住在其中不但不易享受到住宅的舒適,當然也不易增值。
因此,一般而言,社區土地面積愈大,房屋的品質自然會愈好,好宅的成功率自然就愈高,有些建設公司受限於財力,只做小的案子,就不易蓋出好宅,建立品牌。相對地,有的建設公司每年案子可能不多,但因個案土地面積夠大,故常有佳作。
身為購屋者,在下決定之前應多觀察該公司過去曾完成個案的土地規模,當然也包括現在想買的產品基地,也是一個選擇好宅的重要參考指標。
買屋,大事也,動輒數百萬、千萬元,有人窮一生之力,尚無法買到第二戶房屋,因此,如何快樂的選到好宅,實為極重要之學問,盼本文能協助廣大的購屋者避免做出會令自己後悔的決策。祝大家都能買到好宅!
每個人都知道好的建設公司才能提供好宅,但哪一家才是好的建設公司呢?各種浮面的消費者調查總是以印象分數居多,鮮少實際購屋的經驗,且不正確的品牌觀念,往往會以知名度或廣告量做為判斷依據,當然無法選到好的建設公司,自然就不易買到好宅!
以下十個重要參考指標,是能協助我們增加買到好宅的機會:
1.愈有歷史的公司,愈能提供好宅
房屋與其他商品不同,其好壞往往必須經過一段時間才可以完全「了解」,而在這段「了解」的時間中,有些建設公司早已消聲匿跡,因此,有歷史的建設公司,自然成為選擇好宅的第一項重要參考指標。
許多消費者往往以所謂的「保固期」做為判斷建商負責任與否的標準,其實是非常危險的,所謂「嫌貨才是買貨人,計較才有履約心」,有許多一案公司,或是歷史不長的建設公司,動輒打出五年保固,甚至十年保固的「噱頭」,企圖讓許多初次購屋的消費者安心,但是,等到問題真正出現了,許多建設公司早就已經停業或是消失了,所謂的保固期再長也不過是一張廢紙罷了。
「存在就是保障」,當許多次地震、天災發生時,有些大樓或公寓遭到破壞,只要是當時的那家建設公司還存在,總會出面協助,甚至協助重新改建的,亦不乏其例,因此,選擇一間有歷史的建設公司,是增加買到好宅的第一個機會。通常有歷史的上市公司,在這個指標上就具有較優勢的地位。
2.只用一個名字的公司,較能提供好宅
第二個重要的參考指標,是要買長期只用一個名字推案的建設公司。許多購屋者都有類似的經驗,就是在購屋時,建設公司往往告訴他說是「某某公司的關係企業」,或是「某某機構旗下的子公司」,可能是因為某些原因(例如節稅),所以才用不同名字,可是等到發生了問題要去找該公司負責任時,那家有名的公司卻拿出一大堆證明文件,說明依據公司法的規定,各公司是獨立經營,互不隸屬,亦互不保證,導致消費者求償無門,只能啞巴吃黃蓮,自認倒楣了。
一間負責任的公司,一間講求誠信的公司,當然是只用一個名字的公司,因此,當購屋者要選購房屋的同時,一定要要求該建設公司提出過去的業績供參考,而且是同一個名字所推出的個案,如果能夠提出的業績愈多,而且過去的記錄愈好,該公司提供好宅的機會自然就會愈大。
3.坪數愈一致的社區,是好宅的機會愈大
所謂「百萬選屋,千萬選鄰」,好宅的鄰居素質比產品本身的優劣還重要的多。為了要有好的居住環境,必須要注意三件會影響鄰居素質的指標:第一,是社區(或大樓)內戶數的多寡。許多建設公司為了降低成本,或是創造最大利潤,動輒推出數百戶的大社區或是造鎮計畫,當社區的人數愈多時,鄰居素質就愈不容易維持,距離好宅的標準也就愈遠。
第二,是社區(或大樓)內房屋坪數的多樣性。許多建設公司為了順利銷售房屋,而將房屋的坪數設計出多樣性,從小坪數到大坪數都有,房屋坪數種類愈多的社區,其鄰居素質自然愈不齊質,距離好宅的距離也就愈遠。
第三,是社區內原地主戶的數量。當一個社區裡,原地主戶數愈多時,社區內鄰居素質自然就愈不容易維持,近年來台灣地區有許多都市更新的社區,其內老地主的比例都不低,未來當房屋興建完成之後,鄰居素質的差異性,將會成為影響其無法成為好宅的重要干擾因素。
以國外的經驗,如果一幢大樓只有一個所有權人,而所有的房屋都只能用租賃的,這種型態的房屋其鄰居素質最容易維持。國內也有類似的產品(如:「新光傑仕堡」、「基泰世紀羅浮」),其鄰居素質必然不低,但是因為一整幢大樓的總價格必然不低。所以,除非是極有財力的財團,否則就必須是非常有募資能力的建設公司,在不動產證券化條例通過後,REITs顯然也是一種可以協助達成好宅目標的重要方法。但無論如何,一幢大樓(或社區)內,坪數愈一致,成為好宅的機會就愈大。
4.愈不易褪流行的設計,是好宅的機會愈大
幾乎每一個人都知道,任何房屋蓋好的那一天,就已經開始褪流行,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各種建材與設備的進步日新月異,如手機的體積,在十年之間可以縮小十倍;電視厚度可以減薄五倍;冷氣機由窗型變為分離式,所有冷氣孔的設計全部落伍;熱水器由壁掛式變為儲熱式,所有管線的配置,必須重新調整。所以,住宅的設計,如果不能預先考慮其防止褪流行的方法,則必然很快就會被淘汰。
要如何才能避免房屋褪流行呢?像Benz和BMW汽車、CD香水、Johnnie Walker威士忌酒,都有自己品牌的堅持,不隨流行起舞,就比較沒有褪流行的問題。
因此,是選擇設計成流行性的產品,還是設計為不易褪流行的產品,就要考驗建設公司的能力了,如果建設公司可以確立自己的風格,提供各種功能可變性高的房屋,而不是一味的追逐流行,就比較能夠創造出好宅,否則必然會落入一完工交屋,產品就已褪流行的輪迴中。
5.愈不具家族色彩的公司,愈能提供好宅
房屋不是藝術品,她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人們遮風蔽雨,並進而能達到健康的功能,因此,任何獨特性的、個性化的設計,都可能會對房屋的基本功能減分!通常對於實用性的產品,常須經過整個經營團隊的集思廣義,截長補短的共同創造。
不幸的是,在台灣企業裡,至少超過百分之九十是家族企業,不論最有影響力的人是擁有什麼樣的職位(也許是常董、副董,甚至高級顧問),凡事都還是必須是他說了算,其他所有的所謂專業經理人,只不過是某種形式的家奴而已,「用之則寵,厭之即棄」,這樣的情況導致許多企業多是一言堂,老闆一人說了算,而老闆又常依自己的主觀與經驗下決策,任何討論似乎多餘,他只要說:「如果我判斷不對,如何能有今日之成功?」則無人能抗其言,但以一人之力,即使真有天縱英才,面對隨時都在變化的大環境,亦不易有大突破,更何況許多老闆不是年歲已高,就是已躋身上流社會,與普羅大眾的生活已多有脫節,其企業產品的創造力自然不易突破。
對頂級辦公大樓、商務辦公室(instant office )、商務住宅(service apartment)、及不動產證券化(REITs)標的等較新的重要房地產商品而言,多由金控、保險公司壟斷,只有極少數的建設公司有能力涉足,這種現象即突顯了一般建設公司專業與創新能力的不足,如果缺乏專業團隊,又如何能有長期提供好宅的能力呢?
6.愈能掌握趨勢變化的公司,愈能提供好宅
一幢房屋的壽命至少五十年,所以對環境趨勢的掌握自然十分重要,展望未來,例如:省能、節源、環保、健康︰︰等方向已確定成為住宅的趨勢,因此,對於房屋而言,採用能符合趨勢的建材與設備就成為好宅的必要條件。
例如,採用能隔離熱與抗紫外線的玻璃或其他外牆建材,可以大量節省能源的消耗,但是新建好的台北地標建築─1O1大樓,卻未能把握這種趨勢,在未來至少五十年的時間裡,將會為此付出極昂貴的能源代價,自然也無法躋身好宅之列,同樣地,近日關門的圓環美食館,也犯了相同的錯誤。
又如:根據調查顯示,對於社區公共設施的需求,有健身房與游泳池即已足夠,其他的空間多屬浪費,因此,用昂貴的建材與設備來彰顯建築物價值的時代將會結束,未來必然是功能性重於裝飾性,成本控制重於浮華浪費。
因此,消費者到底是要購買價格昂貴(建材、設備昂貴)的房屋?還是會增值(功能完善)的房屋?是自己的選擇!而能夠提供會增值房屋的建設公司自然是較具優勢的。
7.有頂級產品經驗的公司,愈能提供好宅
中國有句古諺,「大富三代,才知吃穿!」意思是說,許多經驗是必須靠環境及時間累積的,有些公司和個人雖然有心要提供好宅,但因缺乏經驗,所以頂多只能達到外表的類似,而無法掌握產品的精髓。
有些年資尚淺的建設公司仍在不斷追求成長階段,於是將產品的坪數愈做愈大,可是對購屋者而言,就常成為白老鼠,因為類似的公司還缺乏大坪數房屋的經驗,於是購屋者就成了實驗品,自然不易買到好宅。
類似的經驗就如買新車,每次新款車出現,都會有許多毛病,要等一、二年後,才可將缺點逐漸減少,使產品逐漸成熟,房屋也是如此!
因此,要如何才能買到好宅呢?有兩種機會是可以參考的:一種機會是購買一直在做相同產品的建設公司的產品,例如有的建設公司專門蓋小套房;有的專門蓋工業廠房︰︰因為他們專門生產一種產品,經驗必然累積,產品自然較好;另一種機會是購買曾經做過最大或最好的房屋的建設公司,當他們反過頭再做中、小坪數的房屋時,所謂「治大國如烹小鮮」那種具有豪宅水準的中、小坪數房屋,必然是好宅。
例如:如果有五十多坪的房屋,可以做到戶戶有獨立電梯、戶戶有獨立門廳,還可以將搬家、寵物及傭人送垃圾的電梯分離,再加上有游泳池、健身房等設備,而且公設比又不超過百分三十,這種能將豪宅配備,放入中、小坪數住宅中的產品,勢必成為好宅中的典範。
8.員工福利愈好的公司,愈能提供好宅
服務業和製造業最大的不同,是消費者希望由最有經驗的人對自己服務,而不是只是冰冷的介紹產品。大部分建設公司的老闆都還存有製造業的觀念,他們將所有的經驗累積在自己或是少數幾個幹部的身上,於是常看到老闆個人或帶著幾個高級幹部到國內外考察,希望能規劃出好的商品。他們常將個人的經驗化做產品,並認為產品已是極致,應該可以賣得很好。可是常常卻發生事與願違的情況,為什麼呢?因為這種作法還是製造業的觀念。
除非是老闆自己要面對客戶或是服務客戶,否則就應該讓員工成為一流的員工。要如何做到呢?如果員工不知道什麼是一流服務,他必然無法提供一流服務給客戶,所以一個希望建立品牌的企業,應該要花許多時間在員工的教育訓練上,要常常讓員工到國內外觀摩學習,讓他們廣見聞、廣交友,就像老闆對自己所做的。
因為唯有如此,第一線的員工才能代表公司,將產品的優點發揮到最好,也才能讓客戶感受到最佳的服務。可惜的是,大多數的老闆為了怕員工跳槽,常常反其道而行,使得員工素質無法提昇,自然影響了提供好宅的可能性。
建設公司的品牌是建立在第一線的員工身上的,他們的水準,他們對產品的品味,才能成就公司的品牌,第一線員工愈了解客戶,客戶買到好宅的機會就愈大。
9.建商住在自己所蓋房屋裡,愈能提供好宅。
沒有一幢房屋是沒有缺點的,建設公司的目標是以快速的售後服務,將所有的缺點改善,這是一件極為困難與辛苦的事,因此,許多建設公司的老闆與員工,非常不願意住在自己公司所蓋的房屋裡,因為,只要有什麼問題,客戶必然會不分晝夜的二十四小時「問候」,讓他們不堪其擾。
相對地,如果有老闆與員工願意住在他們所蓋的房屋裡,那幢房屋應該已具備有好宅的機會了!因此,購屋者在選擇房屋時,應該去了解,該建設公司曾蓋過多少房屋,他們公司有多少老闆及員工住在那些社區中,如果數量愈多,該公司提供的房屋是好宅的機會就愈大。
10.土地面積愈大的個案,愈有成為好宅的機會
最後一個參考指標是土地面積,如果社區土地面積在三百坪以下是無法設計出好宅的,因為面積小,勢必無法將最基本的好宅需求滿足,例如,無法設計出坡道平面停車,無法有一個稍有氣派的門廳,無法有一個稍有綠意的庭院,四周不易有好的景觀。
類似的房屋與好宅自然還有一段距離,它雖然可以居住,但住在其中不但不易享受到住宅的舒適,當然也不易增值。
因此,一般而言,社區土地面積愈大,房屋的品質自然會愈好,好宅的成功率自然就愈高,有些建設公司受限於財力,只做小的案子,就不易蓋出好宅,建立品牌。相對地,有的建設公司每年案子可能不多,但因個案土地面積夠大,故常有佳作。
身為購屋者,在下決定之前應多觀察該公司過去曾完成個案的土地規模,當然也包括現在想買的產品基地,也是一個選擇好宅的重要參考指標。
買屋,大事也,動輒數百萬、千萬元,有人窮一生之力,尚無法買到第二戶房屋,因此,如何快樂的選到好宅,實為極重要之學問,盼本文能協助廣大的購屋者避免做出會令自己後悔的決策。祝大家都能買到好宅!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