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它比我原來所設計的任何一件作品都要大,因為中國的什麼都大,而且發展的速度很快。」設計北京首都機場第三航站樓的福斯特說。英國希斯羅機場發展到現在這樣的規模,用了五十年,但北京新國際機場發展到同等規模只需不到五年。中國整個社會正用十足的能量發生著變化。 福斯特是當今國際上最傑出的建築設計師之一,被譽為「高技派」的代表人物。 首都機場第三航站樓總建築面積達九十八點六萬平方公尺,南北長二千九百米,寬七百九十公尺,高四十五公尺,可以起降世界上最大的A三八○客機。福斯特用英國希思羅機場來描述這一概念,「想像一下,將希思羅機場的一、二、三、四、五航站樓聚集起來放在一個屋頂下,然後將面積再增加百分之十七,才等約北京首都機場。站在第三航站樓這頭,看不到另一頭」。 福斯特設計的首都機場新航站樓「很中國」。包括吉祥缸、大水法、漢白玉雕刻、渾天儀等中國傳統寶貝,儘管都是複製品,但巧奪天工的技藝仍布置得如同一個「骨董」博物館。 在航站外觀的設計上,更聰明地借用了「龍」這一傳統的中國形象。他運用空氣動力學原理,模擬出機翼劃過時空氣的流動曲線,形成雙曲穹拱形屋頂,渲染以中國傳統紅色,整個建築形象就如一條巨龍。整個三號航站樓工程可以看成為龍吐碧珠、龍身、龍脊、龍鱗、龍鬚五大部分。 強調與中國文化的緊密聯繫是福斯特在投標中特意打出的一張牌。從航站樓的國內候機廳走到國際候機廳,會發現屋頂網架的顏色從大紅變到金黃,經過十六種色彩起伏漸變。由南向北穿行於候機樓中,這種紅到金黃的色彩漸變理念被擴大,從鋼架到櫃台再到座椅。 「紅色代表熱情和喜慶,金黃色是紫禁城的主色調,代表著尊嚴和富貴。」福斯特認為,當人們看到如此大膽的色彩運用時,便會聯想起紫禁城的紅牆金瓦,聯想起中國民間的春聯和燈籠。 首都機場新航站樓不僅是功能性的建築,二○○八年啟用後,它與國家大劇院和央視新大樓以及鳥巢體育場,成為中國新時代的地標性建築。 |
- Sep 20 Mon 2010 22:08
向北京機場學習/航站巨「龍」 見首不見尾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