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城 2010/09/18 |
![]() |
![]() |
![]() |
【前言】
作者李谷城(國成)博士,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服務中心榮譽研究員。日本問題是李氏的研究專題之一,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李氏一度專攻日文及日本研究,在香港新聞界從事日文筆譯及口譯工作,專訪多位來港的日本名人,與在香港的日本新聞界有廣泛的聯繫,因而被譽為當時香港新聞界的「日本通」之一。 踏足全球、爭奪資源 日本國內資源極度貧乏,地下礦藏少之又少,發展工業所需要的原料,絕大多數須從國外進口,其中逾半來自中東。日本大量進口原油,供國內應用,而且還可以加工後再出口賺外匯。日本到世界各地爭奪的資源,主要有石油,各種礦產、森林資源,以及魚類等海產。 收買西伯利亞森林資源 日本看上西伯利亞豐富的森林資源,二戰時用槍桿子拿不到;富裕起來後,就用銀彈來收買。 1969年,前蘇聯與日本舉行第一次合作開發西伯利亞森林的會議,簽訂五年的合作合約。按照合約的規定,日本向蘇聯提供開發森林所需的推土機、木材搬運車等開採機械;而蘇聯則以開採出來的木材,折價償還。 1981年至1986年間,俄日再簽訂五年合作協議。新的協議規定:在這五年期間,日本提供蘇聯的機械設備,約值2,000億日圓,蘇聯本應以1,250萬立方米的木材作償。但是,日本只要了900萬立方米,便不想再要了。原因據說是國際市場上木材跌價,從蘇聯購買的木材成本太高,轉賣不出去。 1987年,俄日在東京舉行第四次會議,重談新的合作條件。日本方面提出,在新的五年內,只要1,000萬立方米木材,比第三次合作的數量減少250萬立方米。原因如上所述,蘇聯的木材在日本市場上只佔17%,由於運輸不便,成本比北美木材貴,因此,在日本市場上缺乏競爭力。 而蘇聯提出的方案是:一下子簽訂9年合同,共1,500萬立方米。從總數看來,比日本方面提出的1,900萬立方米少得多。但是,蘇聯有個附加條件:日本每年最少要向蘇聯購買600萬立方米木材,其中200萬立方米是一定要購買的,另外的400萬立方米,由日本代為推銷。 由於蘇聯的木材在日本的市場不大,代為轉售效益也不好,因此日本方面拒絕了這項提議。日本經營木材進出口生意的主要的公司有「丸紅」、「日商岩井」、「日棉」三大機構;而提供伐木材機械的,是小松製作所、日產柴油機公司等,他們的算盤都打得很緊。 日本還在印尼、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投下巨資,或以貸款、捐贈等形式,到這些國家爭奪林木為主的資源。但是,1997年金融風暴後,東南亞經濟遭受重創,日資損失慘重。在東南亞投資失利,是日本經濟陷入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進軍南極志在金礦和石油 過去,人們認為南極是萬年凍土,甚麼東西都沒有;而現在,除了發現大量珍貴的海洋生物之外,還勘查到藏量極豐富的鐵礦、石油、天然氣等天然資源,蘊藏量比阿拉斯加還要豐富。因此,各國都垂涎這塊肥肉。日本是資源十分貧乏的國家,因此表現最為積極,而目前主要是看上南極的金礦和石油。日本要以其雄厚的國力、科技力量,爭奪南極資源,其態度是十分明顯的。 日本於1983年在南極建立第一個基地,名叫「瑞穗基地」。日本在此挖了一個700米深的深洞,進行研究。那時的美國和蘇聯,已經成功地挖掘到2,300米深的冰床之下,法國則計劃挖個3,000米深的地洞。蘇聯還在靠近芬蘭邊界的科拉半島,挖掘一個深7,500米,直徑30米的洞,目的是探查石油及天然氣的起源,調查地幔的地質情況。 半個世紀以來,日本已經先後在南極建立起四個基地。第四個基地定名「穹丘計劃」(註),它建立在南緯77度22分,東經39度37分的一座海拔3,870米的冰山上。基地附近的年平均氣溫,在攝氏零下50度,最低時達到攝氏零下80度。從這個基地,可以勘測到整個南極冰床的樣子。 日本花這麼大的人力物力,在南極不斷擴建基地,其目的是查清南極的礦藏,隨時準備開採應用。這也許是日本解決資源貧乏的一個重要辦法。 世界七大洋的深海底明明有大量寶藏,卻由於技術問題無法開採應用。日本先進科技正向深海進軍,很可能成為第一個征服深海的國家。資源貧乏的日本,唯有靠科技來取得別人無法得到的資源。日本正在從這方面努力,不再像似前那樣靠侵略其他國家,掠奪別人的資源。 重視中東石油的戰略價值 石油是進行現代化建設的最主要能源,日本本土沒有油礦,須進口所有所需石油。石油化工產業被稱為「國策公司」,它是日本經濟的命脈產業,日本政府萬分重視,採取許多優惠政策扶持發展該行業。 戰後,日本的石油化工產業從零開始,到1972年已經形成年產30萬噸石油的體制,初具規模。早期的三大石油化企業是:三井石油化學工業、三菱油化株式會社、住友化學株式會社,後來還有山陽石油化學株式會社等。日本通產省(通商產業部)掌管和扶植石化工業,負責提供訊息,設定生產品種、提高生產能力、疏導市場供求、處理銀行融資、到授予種種權限等工作。 中東地區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石油產區,為了從中東取得石油,日本傾盡全力。1941年偷襲珍珠港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與美國爭奪制海權,以保障從中東海運到日本的資源安全。日本視這條海運路線為其生命線,美國艦隊切斷了日本的這條海運生命線後,日本便決定要攻擊鎮守在夏威夷珍珠港的美國太平洋艦隊。 戰敗後日本被廢了「武功」,不能再用武力掠奪資源,因而改為採用「銀彈政策」,對中東及東南亞的產油國大量投資,包括借貸、捐款,直接投資和合資經營等等。如前所述,日本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債主之後,貸款最多的地區是亞洲,第二位是中東。亞洲之中以印尼為最多,皆因看中這些地方的石油、木材等具有戰略價值的天然資源。 石油化工產業的經濟價值十分巨大,各種油類產品(從飛機用純油到貨車用的油渣),一直到副產品(如塑膠、化學劑等),都以石油為原材料。石油化工是日本經濟的重要支柱之一。所以,每一次中東發生石油危機,日本的經濟就產生波動。 石油資源在經濟上如此重要,因此成為工業國與發展中國家政治、軍事、外交鬥爭的武器。有西方戰略家說:誰能掌握石油資源,誰就可以控制全世界。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被形容為「石油戰爭」。因為美國繞過聯合國出兵攻打伊拉克,就是看中這個產量及儲藏量排名全球第三位的石油大國。戰爭期間,日本因受「和平憲法」不可派兵海外的約束,沒有公開派兵去伊拉克,但是捐了許多錢,還為美國的艦艇供應石油及其他補給品,其目的是希望可以保證中東對日本的石油供應,不受影響。 大力發掘海底資源 日本是一個島國,自古以來便須依賴海洋資源才能生存,加上國土缺乏資源,又多火山地震,農牧業都很難發展,日本祖先的主糧是海味,因此「向海要糧」自古以來一直成為日本深入民心的口號。 藉口科研大量捕取鯨魚 隨經濟發展、人口增多,以及千年的捕撈,鄰近日本海域的海產,已經不夠吃了;因而要揚帆出海,大量捕捉外海及深海的海產。所以,日本十分重視200浬的經濟作業區,也正因為如此,日本與鄰近的國家,經常有海域糾紛。 日本憑藉先進的航海科技,遠赴全球各地,捕捉各種海產,然而卻遭到國際社會強烈譴責。 鯨魚是珍稀的海洋生物,體形龐大、肉多,全身都是寶,可以為日本人提供大量的海味。但由於大量捕殺,地球上的鯨魚已經愈來愈少了。 為了保護鯨魚,國際捕鯨委員會IWC(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ttee)於1986年通過《國際商業捕鯨禁令》,規定任何國家只可以為了從事科學研究才可以捕鯨。這個由41個成員國組成的機構,還在地球上設立幾個禁捕鯨魚的保護區。 日本人以「科學研究」為名,捕殺鯨魚;或是以金錢行賄多米尼加等小國,在國際捕鯨委員會IWC開會時幫忙講好話。日本還透過捐贈大筆「經濟援助」,游說支持捕鯨的國家,加入IWC。譬如,2001年新入會的成員國冰島、秘魯、菲律賓、巴拿馬、摩洛哥等國,不是曾受過日本的經濟援助,就是漁業上與日本有共同利益,因而支持日本捕鯨。 日本每年最少捕殺1,000條鯨魚。在日本,每公斤鯨肉可以賣到折合8,000港元。鯨肉屬於高級海味,經濟利潤十分巨大。日本大量捕鯨,經常引起國際輿論譴責。但是,IWC的禁令並沒有法律約束力,所以日本我行我素,依然固我。 海洋牧場養魚逾80種 到遠洋捕魚風險甚高,因此日本很早就發展海洋牧場,以穩定供應。日本早已進入養殖海產時代。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不少海邊漁村已設置海洋牧場,養殖日本人最喜歡吃的魚種「真鯛」。以前,這種魚每年只能從海中捕捉到2,000噸,但是經過10年牧養,現在每年可以收成5,500噸,而且質量甚佳,同時可以一年四季有真鯛供應。 大蝦和比目魚,也是日本人天天要吃的海鮮,特別是做串燒,沒有這兩樣東西,幾乎是做不成。據一項統計資料顯示,日本人一年要吃1,300噸大蝦。所以,許多養殖場都有放養大蝦。日本三重縣養的大蝦最出名。 京都一帶漁村養的海鰻,亦很有名氣。日本人喜歡吃鰻魚,不少食肆門口掛一面旗,上面寫一個大大的「鰻」字作招徠。有鰻魚供應的食肆,生意往往較佳。20世紀90年代初,福建、廣東沿海出現不少鰻魚養殖場。據說,多數是日本人投資的,或者是專門運銷日本。 日本水產市場上出售的魚類多達400種,其中80種是人工養殖的,一年四季都有鮮活海產供應7。日本早已從「捕魚時代」進入「養魚時代」。日本人餐餐無海味不歡。所以,科學養海產,大量及穩定地生產海鮮,是解決民生的重要工程。海產養殖業亦已成為日本最重要產業之一。日本養的海產,有不少出口賺外匯。香港海味舖許多乾鮮海產品,都是從日本入貨,而且售價比本地貨及大陸貨貴得多,都因為日本貨的質素較佳。 註:「穹丘計劃」的目標,是要在這個基地的冰床挖掘3,000米深,研究15萬年前南極的氣候變化情況。有四、五名冰雪學者,在這個基地挖出深埋在3,000米地下的冰床樣品來化驗,進而推測15萬年前南極洲的氣候變動情況。 (本文轉載自李谷城新書《日本—東方太陽島的神話》,由香港城市大學出版社出版) |
- Sep 20 Mon 2010 21:40
南極、中東不嫌遠 日本全球爭資源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