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攝影師在巴西海岸邊,拍到一隻被原油嚴重汙染的海鳥。
記者林中偉/翻攝
 
 
【記者林中偉/台中報導】

人類和大自然應該維持什麼樣的關係?生物多樣性有什麼特殊意義?由法國著名攝影師尼可拉斯余洛拍攝的「生物多樣性與人類」攝影展,昨天起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出,每一張作品的背後,都隱藏很多不為人知,甚至怵目驚心的故事。

由科博館、法國在台協會合辦的「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特展,曾經在日內瓦、斯德哥爾摩、布魯塞爾等歐洲城市舉辦巡迴展,最近移師台灣,並以科博館作為台灣巡迴展的第一站。展出內容包括「存亡」、「保護」、「食物供給」、「健康」、「漁業」、「森林」、「觀光業」等主題,藉此傳達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的緊密關係。

科博館表示,生物多樣性是自然界的寶庫,無論天然或人類培育成的多樣性基因、物種、棲所和自然景象,都和生態息息相關。然而,今日生物的多樣性,正以自然滅絕的百倍、甚至千倍速率消失,許多物種甚至在被發現之前就已經絕種。

館長林宗賢表示,人類依賴自然界提供的各種資源生活,隨著物質文明快速發展,利用自然資源的速度,遠超過自然生長的機制,人類短視的經濟活動,例如濫墾森林、捕獵、外來種的引進等,不但危害動植物的生存,並導致環境品質惡化,進而影響人類的生存。

法國在台協會科技事務專員艾敏和在致詞時表示,從生物多樣性的觀點來看,法國是個相當富裕的國家,在世界野生動物聯盟列出的238種生態環境區之中,法國占了17個,其中,有14個屬於海外疆域。

他指出,在法國本土,有19%的脊椎動物已經消失或瀕危(最近一個滅絕的物種是2002年的阿爾卑斯野山羊)。為了維持生物的多樣性,目前44%脊椎動物及7%的維管束植物種類,已經受到自然保護法的保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