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就算你對於巴黎滿街的古蹟視而不見,你還是會對他們不論走到哪裡都要收門票的決心印象深刻。

根據我的觀察,在法國,收費的標準是只要是「有門」的地方,就都要付錢:到拿破崙的楓丹白露宮,在外面的美麗的湖泊以及森林遊玩,免費。但是如果你想進到城堡裡頭看看當年拿破崙的寢宮,那麼你就必須要付門票;到巴黎北邊象徵工業革命的科學工業城,你在諾大的人工花園以及「二十五個不可思議的建築物」外頭野餐,免費。但是如果你想進去晶球電影院或是科技中心,還是必須付門票;唯一比較特別的大概是巴黎聖母院了,由於是讓人們參拜的教堂,所以你進去聖母院的大廳裡頭是不用錢的。不過,如果你想上去看看雨果描述的鐘樓怪人所居住的鐘樓,很抱歉,還是要付錢。

當然,就連上個廁所,你也必須要付錢。

想想這也難怪,法國的主要經濟來源,除了精緻農業以外,就是倚靠觀光的收入。所以,整個巴黎就是一座賺錢的機器,就連你到墓園裡頭,他們都有本事跟你撈一筆。

不過還是得說具公道話,雖然法國什麼都要錢,但當你付了錢之後,他們的服務的確是能夠讓你滿意的。

你買了一張門票,負責販票的服務人員一定會滿面笑容地向你解釋以及建議這個地方要從何處遊覽最好。走進去之後,任何設施裡頭一定都有親切的服務人員,他們不會因為你的國籍或是語言不同而服務有所差異。就算你聽不懂法語,他們還是會竭盡所能地想要幫助你,不管是用手語或是肢體語言,就算他們自己急得滿頭大汗,你也還是一頭霧水,但是他們還是很努力地想要幫助你。

總之,你付了錢之後,他們就一定要讓你覺得物超所值。就連付了錢的公共廁所,也一定比餐廳或是百貨公司這些私人機構裡頭免費的廁所要來得乾淨。

這就是法國的服務業成功的原因。

 

雖然如此,處處要花錢的巴黎,對於生性節儉的東方人來說,仍然還是有些不能接受。

就拿我來說吧,我坐飛機繞了半個地球,千里迢迢來到了巴黎,總是想要看看巴黎鐵塔吧!不過,當我真正站在巴黎鐵塔的腳座下面,排了十幾分鐘的隊伍,好不容易終於輪到我買票的時候,我看著入口處的售票亭上頭標示的票價,還是猶豫了一陣子。

我當時的反應,正好就如同幾分鐘前排隊排在我面前的那一對美國人之前再買票時的反應是一樣的。之前聽到他們在嚷嚷的時候,我由於太過於興奮,並沒有注意他們嚷嚷的內容。不過,當我看到售票亭上面的英文文字說明時,我終於完全明白他們在叫什麼了。

「Three Dollars….for WALK!?」美國人誇張地比了三根手指頭,嘴型誇張地嚷嚷著。

是的,你付了三塊錢歐元,相當於台幣一百二十元的價格,買了一張門票,換來的是用你的兩條腿,爬著那座抬起頭來看不到天空的階梯,一步一步走上巴黎鐵塔的待遇。

巴黎鐵塔有多高?三百二十公尺。階梯有幾階?一千五百八十五階。這些在入口的招牌清楚地標示著。像是在警告你,沒有本事的人,不要輕易嘗試。

我沒有本事,不過我也沒有錢去搭電梯。

所以,我摸摸鼻子,默默地付了三塊歐元,默默接過了一張上面繪有巴黎鐵塔的門票。然後默默地跨過一道旋轉門,將票默默交給門口的警衛,警衛默默地將票交還給我。

然後,我踏上了樓梯。

 


有兩種方式可以登上巴黎鐵塔。一種就是我選擇的這種,用你的兩條腿,一步一步的走上巴黎鐵塔。而第二種則是你可以搭乘鐵塔內的電梯,幾分鐘不到就可以舒服地登上巴黎鐵塔的一、二層。

當然不用說,搭乘電梯的費用要來得比走路貴。走上巴黎鐵塔要花三塊錢歐元,而坐電梯的話則是將近七塊錢歐元,折合台幣是將近三百塊錢,價格差了一倍。不過這樣的價差當然是有代價的。好處就是當你上去巴黎鐵塔的時候,不會汗流浹背地喘著氣,你可以有多一點的時間在上面欣賞風景,而不是在上面擦汗。

巴黎鐵塔一共有三層平台。遊客可以在這三層平台觀賞風景。而不論你選擇哪一種方式來登上巴黎鐵塔,你所買的門票都只能到第二層平台,位置大約是鐵塔的三分之二的高度處。而在第二層平台上,還有另外一種電梯,是唯一可以登上第三層鐵塔平台的管道(以前應該是有樓梯可以走上第三層的平台的,不過現在已經封住了)。

所以,如果你想要上去第三層,從三百二十公尺的高度俯瞰整個巴黎的話,不管你是怎麼上來的,你都還得要再買一次門票,才能到達頂點。

很了不起的收費方式,是不是?


登上巴黎鐵塔的樓梯並不寬闊,大概只能容納兩到三個人同時擦身而過而已。我也有些意想不到,這麼大一座巴黎鐵塔,用來走上去平台的樓梯,不管從外觀以及寬度上來看,其實就跟我們一般建築物的太平梯沒有差多少。

雖然巴黎鐵塔是世界十大觀光勝地之一,不過當我在登上樓梯的時候,並沒有看到什麼人上來或是下去。由於樓梯是採用鐵座,所以每踏一步在樓梯上,你就可以聽到你的腳步在樓梯上輕輕地引起細微的迴響,很容易讓人有整條樓梯只屬於我一個人的錯覺。

當然,實情並不是這樣的。越過周圍的鐵柱,我可以看到遠處另外一個腳座的樓梯上,也有細微的黑點般的人們,默默地在交錯的樓梯上行走著。由於彼此之間的相隔有點距離,辨識不出來他們的國籍以及性別,但只看到他們也跟我一樣,彎傾著身子,擺動著雙腳,默默地在鐵柱鋼筋構成的幾何線條上移動。

在樓梯上彎來彎去,見到的景色幾乎完全一樣,永遠都是幾何的線條。一開始我還極有耐心地屬著數,企圖算出階梯是不是真的有一千五百八十五階。不過當我算到地一百二十階的時候,我就已經放棄了。說實話,走上階梯的過程其實並不會很累,但是難過的是過程十分枯燥。你重複地擺動著你的左腳跟右腳,但是眼前所見到的仍然是數不盡的階梯。

你走在階梯上,看到的是陌生的風景。突然之間你會忘記你是一個觀光客,只會覺得異常地寂寞。你會開始想著自己的過去以及未來,突然搞不清楚自己是為了什麼而來到巴黎,也不知道離開了巴黎之後又會去哪裡。

在什麼都不確定的過程中,你還是擺動著雙腳,腳下傳來樓梯的迴響越來越清楚。腦袋裡彷彿被人安了一座鐘樓,噹噹噹地鳴叫著。

一個人走著一條不知道盡頭的階梯,自己也不確定會走到哪裡。

最後,你的目光無力地低垂,不想再去嚮往頭上那個走不到的出路,只想專心地踏著腳下的樓梯,不要踩空了就好。

孤單的人,不宜走上巴黎鐵塔。

 


不知過了多久之後,我突然聽到一陣掌聲。

我抬起頭來,發現有一隊美國人,兩男三女,年紀大約都在二、三十歲左右,他們大概是在鐵塔上面剛剛結束了他們的旅程,從上面走了下來。與我在一個轉角的小平台上交會。

而其中一個美國人,看到了我朝他們走上來,突然對我鼓掌。臉上充滿著和善的笑意。

「加油,快到了。」他這麼講著。

其實那個時候我頂多只走了三、四百階的階梯,感覺起來還不是很勞累,用掌聲鼓勵顯得有些誇張。但是這就是來自美國的觀光客的特色。

來到巴黎這些日子,我早已經習慣他們極度樂觀以及喜愛跟人胡鬧的個性。走在街頭上,只要你看到有人的肢體語言特別的誇張,或是特別愛跟人打招呼,不管他們認不認識的,那麼,你只要猜這些人多半都來自美國準沒錯。

我對他們友善地笑了笑,然後經過他們的身邊,繼續一步一步往上爬。

以往由於標準東方人嚴肅的個性,我一向對於美國人那種誇張的表達善意的方式覺得不以為然。我們不喜歡太過於外放的個性,成熟的大人做事情應該內斂而穩重才對。

不過,在樓梯上對方這個小小的掌聲,卻的確讓我的心情愉快許多。

在與他們在樓梯上擦肩而過的那一瞬間,我在腦中想著,或許他們的態度才是正確的吧?

我平常出外的時候,習慣默默地來,默默地走,盡量不要去突顯出什麼,做個安靜的觀光客。但這麼做的同時,我也什麼都沒有留下。

至於他們,雖然只是一陣小小的掌聲,雖然顯得有些矯情而誇張,但是我們彼此都很愉快。而且,這陣掌聲也永遠留在我的腦海裡頭。

這樣,似乎也沒什麼不好。

突然之間,我覺得,爬樓梯這件事,也許並不是那麼的枯燥乏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rren.chen 的頭像
    darren.chen

    兩個兒子的爸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