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更題材的持續發燒,讓中古屋市場的老來俏風潮愈吹愈盛,但很多符合都更獎勵條件的老屋,外觀及內裝真的「很抱歉」,屋主為取得較佳的賣相,多會整容一番,尤其動手術規模較大的老房子,變臉後,一般購屋者,無從分辨房子真正的「年齡」,因而不易研判屋主開出的房價合不合理。
|
![]() |
【網路地產王/綜合】
針對全台二十年以上屋齡、近五百萬戶的老舊建物,政府將在年底實施「更新拉皮」補貼!不過,提醒民眾選購「老骨頭新屋」,不能光看簇新的外觀,建議應檢視結構安全、查看產權、確認屋齡後,再做決定。
2010世界經理人峰會昨天在香港揭曉2010「亞洲10大超級豪宅」,印度首富打造的摩天宮「安蒂拉」排名第1,香港大浪灣道10號、中國廣州大一山莊分佔第2、3名,台灣帝寶排名第9。
北京「京華時報」報導,主辦方在對豪宅知名度、品質價格比、投資回報率等多項指標進行了考核,最終大中華地區總共有7個豪宅項目入選10強,顯示中國富豪階層的豪宅購買力非常強。
【經濟日報╱黃啟菱】
都更題材的持續發燒,讓中古屋市場的老來俏風潮愈吹愈盛,但很多符合都更獎勵條件的老屋,外觀及內裝真的「很抱歉」,屋主為取得較佳的賣相,多會整容一番,尤其動手術規模較大的老房子,變臉後,一般購屋者,無從分辨房子真正的「年齡」,因而不易研判屋主開出的房價合不合理。
1.地價稅: 自用住宅的稅率只有千分之2,遠低於一般稅率的千分之10。
自用住宅的定義在土地稅法第9條規定,本人或配偶、直系親屬有戶籍登記,且無營業、無出租。
漂亮家居.文_莊偉慈 攝影_蔡宗昇 圖片提供_毛森江建築工作室
感覺空間的流動、也感覺陽光的停駐。這是一棟能聽見陽光與空氣的住宅,家的質感、溫馨、凝聚以及其它所需的一切,在這裡都能被感覺到。
峇里島Villa再現1/天天都住峇里島Villa
|
2010/08/17 |
【Searchome設計家╱Searchome設計家╱撰文。年效華】
情境:鈴鈴鈴…電話鈴響。「Amy阿我是Amber拉,出來喝下午茶吧!姐妹們約在東區聚會呢…」「我,我不行啦!我正在度假ㄟ,現在正泡在湛藍的海水裡呢 ,真享受」「吼~偷跑去峇里島渡假,太過分了!」「我人在金山的渡假小屋裡拉~不用坐飛機也可以像是出國度假喔…」(跌倒狀) |
身為環保達人,我要挑戰夏季省電策略,不開冷氣,用電風扇加冰塊降溫!每天洗冷水澡、不開冰箱更省電、不開燈晚上用蠟燭…就連郵差先生都不敢進來!(懷疑這間是鬼屋~因為一直有人的聲音卻不見人影阿)
曾經,有一位以設計為業的設計師(這根本是廢話~其實我要表達的是:設計是他賴以為生的收入來源)跟我說,「最好是什麼都不要做,都不要設計,愈簡單、愈精簡愈好。」這句話出自於服務大多數 『喜歡裝潢&設計做的愈多玉繁複愈好,別人才知道我家有請設計師』台灣人的台產空間設計師之口,讓當時採訪的人啞口無言(ㄟ,那不就是我嗎?)為什麼會啞口無言?因為明明看到他設計的空間,還是有『裝飾性』的東西,不是出自現代設計概念裡的:形隨機能而生的好東西,而是純粹裝飾性的、很表面質感的東西。
|
一間原本沒人要、遭法拍兩輪的房子,卻在蔡明沛的巧思經營之下,成了專門提供「小型倉儲」的空間。對他來說,這個改造不但為他每月賺進10萬元租金,並為許多懷抱創業夢的過客,提供成就夢想的空間
【聯合報╱記者何醒邦/台北報導】
大台北土地身價看俏,舊商用大樓價值重現,紛紛被財團相中,進行大幅度變身轉型。房地產業者昨天指出,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簽訂後,商辦市場一路升溫,北市熱門商圈的商用大樓最近紛被買家收購、或整棟承租,改建為旅館或飯店。
冠德建設在中和市捷運景安站推出共構建案「冠德美麗景安」,強調飯店式套房住宅,住戶管委會季姓主委向縣府投訴冠德採「輕質灌漿牆」為隔戶牆,隔音效果很差,隔著走廊對門鄰居沖馬桶、說話,甚至男女嘿咻聲都聽得到,毫無隱私。縣府邀雙方協調沒結果,已有近20戶將找律師向冠德求償。
|
|
【網路地產王/洪倩宜/綜合】
房屋漏水了,到底是原屋主、房仲介業者或水電師父的責任呢?應該是許多不幸買到漏水屋的屋主心聲,亦是相當常見的民事糾紛。房仲專家表示,依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十二條規定:「專有部分之共同壁及樓地板或其內之管線,其維修費用由該共同壁雙方或樓地板上下方之區分所有權人共同負擔。但修繕費係因可歸責於區分所有權人之事由所致者,由該區分所有權人負擔。」
|
【網路地產王/綜合】
日租套房愈來愈流行,不只成為國內旅遊住宿的熱點,就連來自國外的背包客,都常見有人遠來入住,因為價錢便宜,加上裝潢美輪美奐,相當受到歡迎,但最近經常傳出,有投資客進駐高級住宅大廈,住戶不滿房客影響安寧,甚至掛出不歡迎日租房客布條,未來一旦修法處理,投資客的如意算盤,恐怕會大受影響!
有自己的房子不應算奢侈,而是生活的基本需求。然而,台灣房價之高已成為「十大民怨」之首。為了抑制房價,政府研擬過很多方案,主要分為兩個面向,一個是提高稅負,例如:課徵豪宅稅、提高房屋稅、地價稅的稅率;另一個是增加供給,例如:在林口A7站區、淡海新市鎮等公有地推出平價住宅。這些方法難有效果。前者是因房屋稅、地價稅的稅基低,所以,提高稅率對投機客所能產生的嚇阻作用有限。後者將稍後說明。
世界各國之中穩定房價做得最好的,德國可以算是其一。根據統計,金融海嘯爆發之前,德國物價水準平均每年漲幅二%,而名義房價每年只上漲一%,也就是說扣掉通貨膨脹,德國房價實際以每年一%的速度在縮水。為什麼德國可以做到「房價十年不漲」?因為德國政府視住宅政策與教育、醫療一樣,都是社會福利的一環,因為德國政府把買得起房、租得起房視為人民的基本需求,因為德國政府不把房地產視為推動經濟成長的主要產業或稅收的主要來源,因為德國基本法第二十條第一項明訂「聯邦德國是一個民主和社會福利的聯邦國家」,而且,他們做到了。
不是所有年輕人都應該住在台北市,但是想住台北市的年輕人應該都有住進的機會,甚至應該有住進高水準房屋的機會,為什麼不能?並不是因為他們能力不行,而是對於住宅的觀念被嚴重誤導了。
人類有「免於恐懼的自由」,但許多所謂的社會賢達人士與媒體卻不斷地在散播沒有住宅的恐怖,逼使無屋的年輕人必須去「購買」一戶住宅,即使超過他們的能力。這種強調「擁有」,不強調「使用」及「品質」的觀念,導致大多數年輕人不是成為「屋奴」,就是被迫採取「放棄」的態度。反正買不起,不如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