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詩薇雅和薇薇安在1970年代末期進入一家保健公司服務,自此結為好友,後者五年前就打算退休,但如今仍然在職,原因之一就是好友詩薇雅。
蓋洛普公司(Gallup)一項長達35年的研究也顯示,在職場有「知音」的員工工作態度較佳。
每家公司都希望找到管理學上所說的「投入型」員工(也就是帶著熱情創意、快快樂樂來上班的人),並減少公司裡「非投入型」(只達成最低工作要求)甚至「扯後腿型」(自己對工作的消極態度感染別人)員工的比率。
蓋洛普歷時35年、調查500萬上班族發現,約三成受訪者「非常同意」公司同事裡有自己最好的朋友。這些受訪者中「投入型」員工的比率為56%,大約是其他員工的七倍;「扯後腿型」員工的比率為11%,是其他員工的三分之一。證明員工間的友誼對企業大有幫助。
問題是,企業怎麼做才能增進員工感情?如果你搭過美國大陸航空公司(Continental)的班機,你也許會發現某班機上的空服員可能都只有20多歲,另一架班機的空服員又都是50出頭。其實大陸航空並未故意統一空服員年齡,只是開放員工自填班表,合得來的員工就選擇在同一班機上服務。
便利商店連鎖店7-11也未特意把相熟的朋友排值同一班,只是鼓勵優良員工推薦朋友和家人來應徵。
企業不能勉強員工做好朋友,但可居中穿針引線,設法讓志趣相投的員工有機會結緣。有的公司會贊助慈善計畫,讓價值觀相近的員工共事;也有公司替員工組隊參加運動比賽,讓同好有機會切磋琢磨。
蓋洛普公司顧問考夫曼(Curt Coffman)贊同這類做法,但他表示,這些事後的努力,不如公司在用人時就選人緣好、好朋友一大堆的人。他說:「這就像辦一場派對,如果你邀請的淨是些無趣的人,怎麼期待他們會狂歡熱舞呢?」
不過俗話說「物以類聚」,合得來的人大多有其共同點,這與企業力求用人多樣化以刺激創意的原則似乎相違背。以多樣化為主題的商業刊物DiversityInc創辦人威斯康提說:「經營階層的挑戰是要集思廣益,不過這違反人類的本能,所以不容易做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rren.chen 的頭像
    darren.chen

    兩個兒子的爸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