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log:北歐四季透明筆記  作者:北歐四季 

很多東西都在不經意之間,影響了每日生活的心情與品質,我覺得,餐桌就是這麼一件重要的物品。芬蘭人對餐具與餐桌的搭配與佈置,反映的就不只是他們的設計觀,也是創造生活美學的起點。在去年的文章中曾跟大家分享過,我們夫妻倆常常用不同的餐具,在自己的餐桌上玩遊戲。當時記錄的,是我們自己玩得開心的體會,這裡,就來說說芬蘭人混搭餐具的來由,和它帶給我的一些創作與生活思考。 芬蘭人喜歡混搭餐具,從不同的系列裡挑選,憑喜好混搭,配上一點從自然中拾取來的元素,一束花,一把草,甚或是幾顆石頭,擺上桌,就是風景,哪怕是類似的餐具組合,換個顏色,再配合四季色彩搭配桌巾,馬上就換了心情,從冬之簡約變成春之繽紛。而這混搭餐具的習慣,來自於50年代的經典設計。 好不容易「過關」的芬蘭經典當時芬蘭正面臨社會變遷,人們從鄉村移居城市,公寓變小了,儲藏空間變少了,小與少,造成了簡之必要,成套的餐具不再實用,芬蘭設計大師Kaj Franck便針對人們的生活需要,設計出可以用極少的數量,創造出最多功能的餐具組合Kilta系列,貼心地將選擇與搭配的自由,交給使用者。 *Kaj Franck當年設計的Kilta系列,後來又發展成Teema系列現在看大師當年的創舉,讓人敬佩,而這具革命性的Kilta系列,也成了芬蘭設計的經典,然而,他當年不同於設計主流的「極端」想法,也不是一開始就能讓人接受,不僅一部分在Kilta系列正式開發之前的嘗試原型曾被拒絕,Kilta本身突破性的設計思考,也花了好一段時間,才在Arabia工廠內部「過關」,與世人相見呢。真正要過的關,也許是消費者的關,僅管這餐具完全針對當年人們的需要所設計,芬蘭人也一向把混搭這回事,實行的很徹底,新舊可以混搭,經典設計與手工藝可以混用,不過對於習於欣賞裝飾性餐具的眼睛來說,要從繁入簡當然不容易,Kilta並沒有馬上廣受歡迎,也是先經由設計品牌與民間組織共同合作推動、Kaj Franck本人也配合活動四處巡迴演講說明之後,才逐漸為人們了解這個新餐具概念的實用性,進而真正喜愛上它。 *圖中餐盤為Kaj Franck在80年代時,從當年的Kilta出發重新改良設計、如今仍風行的Teema系列我常在想,很多具有革命性的實驗、嘗試、與理念,其實一開始,都難以為人們所理解而接受,哪怕是從使用者的角度所出發的設計與創作亦然,因此對我來說,動人的也就不只在於這作品本身的價值,而是在於創作者背後的思考、努力、和敢於嘗試不同的勇氣與堅持。我也在想,要在簡單純樸甚至是不起眼中看到美,更要能體會物品背後的理念與思考哲學,當然,每個人對美的感受與定義都不同,簡單的美感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喜歡,仔細檢視自己生活中喜歡的物品,其實裡頭蘊藏著的,都是自己看世界看生命的角度。 對於芬蘭人來說,如果說是當年設計大師前瞻性的眼光,改變了人們看待餐具的方式,那麼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中成長的人們,習於混用東西並以功能為導向的生活習慣,或許就讓混搭餐具的思惟,更得以散布流傳。如今半個世紀過去,混搭餐具在這裡,也不再是流不流行的問題,而是生活態度與個人選擇自由的具體實踐,即使芬蘭的設計品牌,同樣就是那麼幾個,上了每家人的餐桌,就是有不同的風情,因為越是看似簡單的事物,越留出空間讓人變化新意。設計品牌總在展示桌上,混搭著不同的系列,每一個系列都在簡單的形式中,提供多種色彩的選擇,簡潔與耐看讓系列之間易於搭配,新系列也總是混搭舊系列上桌,洗牌重新玩,如果說餐桌用品不斷出著沒有對錯的選擇題,那麼作答的就是每個人自己的美感,因此這顏色與形狀無限搭配的遊戲,永遠玩不膩。 從混搭的選擇中,學習捨如今,混搭風似乎也更超越實用的層次,進入心理與情感的層面。混搭,給予了使用者自由,設計品到了我們的手上開始使用,才算真正完成。於是每一個餐桌,都反映出它的主人,每一雙擺桌的手,都讓餐具有了語言,人們在餐桌上溝通社交,而餐具桌巾,全都是情緒的表情。要把美麗的東西都擺上桌很容易,要混搭得不混亂還能有風格,不只要有懂得美感的眼睛,還要有能「捨」的工夫,有時總要捨去些什麼,才能讓最重要的元素,有足夠的空間展現。 我看著餐桌,思考生活,設計之美對我而言,其實一直就是生活之美,不論是設計藝術,還是創作生活,「捨」常常是最難的一關,當年Kaj Franck要是沒有「捨」去所有裝飾與不必要的動作,也不會有Kilta的誕生,懂得捨,才會有空間留給那真正重要的元素。然而,這個世界,美好的事物如此之多,追求融合與創造,可以永遠沒有盡頭,擁有與展現,也總是比放下與捨去要容易,無論是創作、設計、混搭餐具、還是生活,如何擁有自由隨意混合又不混亂,既是生活的選擇,也正是捨之必要吧。 * 本文材料原刊登於中時居家周報專欄,另外加上一些想法重新寫成 * 所有照片,由北歐四季所攝相關系列:北歐生活設計專欄加入書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