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旅遊已從第一代趕景點,走到第二代的深度旅遊,並朝向第三代無所事事的慢遊邁進。針對國人旅遊進化趨勢,《遠見》進行旅遊大調查,結果發現,一年國內外旅遊商機年產值3402億,27.3%的人想環遊世界、47%的人最想參加美食主題旅行……。 




【作者/王一芝 】

 

(攝影/陳之俊)
國人旅遊已從第一代趕景點,走到第二代的深度旅遊,

並朝向第三代無所事事的慢遊邁進。

 

針對國人旅遊進化趨勢,《遠見》進行旅遊大調查,結果發現,

一年國內外旅遊商機年產值3402億,

27.3%的人想環遊世界、47%的人最想參加美食主題旅行……。

 

5月底,身兼旅遊節目主持人、旅遊美食作家,以及資深領隊的比利,應加拿大卑斯省旅遊局邀請,和多位旅行社的高層主管,遠赴溫哥華島參加慢遊體驗團。

翻開行程表,主辦單位並沒有安排什麼特別活動,甚至還有兩個下午,就是在海邊或樹林裡散步,這對一向提倡「旅遊目的論」的比利,非常焦慮。

一直以來,比利會把每次旅行的目的弄清楚,達到設定目標才肯回來。也因為如此,幾乎採自助旅行的他,每到一個城市,總是從早到晚填滿行程,還曾在倫敦一天趕了五場戲。比利決定,帶本小說,買一堆雜誌,帶去加拿大消磨那兩個下午。

試著慢下來以後,他發現,那兩個下午一點也不難過,從來不覺得自己浪漫的他,竟然初次聞到海的味道、春天的味道,比利說,帶在身上的小說,一頁都沒翻開過。

 

你也曾經要超完美旅行?

剛從不丹回來的旅遊美食作家葉怡蘭,也意識到,她的旅遊速度跟心態都開始變慢。

過去葉怡蘭的旅行很忙碌。每抵達一個城市,她會馬不停蹄地走和看,恨不得把所有經典景色囊括進行程裡,也不再重訪去過的國家。她的名言是,「人生最重要的事,不在於擁有多少,而在體驗多少。」

當旅遊成為工作之後,她有非吃到不可的餐廳,一定要看到的風景,和不能沒拍到的照片,她自己稱之為「超完美旅行」。

在心力交瘁的同時,葉怡蘭開始問自己,旅行真的要「最好」嗎?可不可以「夠好」就好?

這一次不丹之行,她成為一個緩慢的旅行者,坐在一座海拔2000公尺的山谷前,悠閒地讀一整天的書,靜靜看著沒電可用的人民,到寺廟朝拜後,一家人拿著只有辣椒炒肉的便當,隨地坐下來野餐。葉怡蘭突然領略到,原來對體驗的貪婪,也是一種負擔,還不如慢下來,什麼都不想,悠閒地旅行。

就像是去年提倡的新生活運動,吃飯要「慢食」,生活要「慢活」,現在,連旅遊也要慢慢來。

 

新旅遊改觀念》走太快,靈魂會跟不上身體

在台灣,已經開始有人像比利、葉怡蘭一樣,親身體會到慢遊的美好,進而改變自己的旅遊方式。

他們不再追逐一個又一個的明星景點,而是放慢腳步,自在地欣賞沿途的山光水色,享受與當地人互動的樂趣,亦或是什麼都不做,就是閒晃。

如同台中新社鄉「薰衣草森林」民宿裡的一塊指示標誌所寫,「走太快,靈魂會跟不上身體。」

 

節奏》不再趕場,不再湊熱鬧

「慢遊」這種對台灣人還算新鮮的旅遊方式,歐美人早在20年前,就已經開始,而且預期未來還會繼續風行。

5月的《Newsweek》就以慢遊為封面,報導2007年的全球旅遊趨勢。

報導中指出,十天遊覽十個城市的走馬看花行程,已經落伍,很多西方人不想度假時還要趕場,不願爭相趕往熱門觀光景點湊熱鬧,他們利用長時間的出遊,融入當地人生活,不買土產,少拍照片,只想帶屬於自己的故事回家。

慢遊另一個目的,則是為了響應環保。他們不搭飛機,回歸到坐火車、騎單車,甚至是徒步走路,享受在過程中悠閒欣賞美景的樂趣,「我不想錯過周圍的小事物,」一位力行慢遊哲學的英國人,接受《Newsweek》採訪時指出。

事實上,世界各國的旅遊局,已逐漸意識到慢遊的趨勢及商機,就連香港都在兩年前,以「羅曼蒂克旅遊」為名,招攬世界各國旅者,放慢腳步,好好欣賞香港。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7月號部分內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