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自備款儼然已經成為建商促銷房屋物件常用的手法之一,不需要太多現金,就可以擠身有殼蝸牛之林、添購新厝,豈不令人心動?尤對首次進入自有房屋市場,經濟不甚寬裕的消費者而言,似乎更是一大福音。只是,低自備購屋真的划算嗎?與一般購屋方案相比,又有何差異?隱藏在誘人的低自備廣告訴求下,有些危機您不能不知道……

 

近期的台灣房地產市場,在投資客積極投入的帶動下,交易量突飛猛進,整體房市呈現一片繁榮景象;特別是位處優質精華地段的個案,更是大受投資族群青睞,銷況之熱幾乎可以搶購形容之。

 

這樣的熱絡交易氣氛,加上不少民眾對二OO八年抱持期待心態,即便目前倒扁陣營與扁政府僵持不下,政治環境並不安定,依然有不少投資人,願意將資金投入房市購屋置產。

 

相較於手中擁有充裕閒置資金的投資族群,得以在房市中自由進出、遊刃有餘,購屋目的為自住的一般消費大眾,就必須考量經濟能力與需求再出手;尤其是經濟能力部分,經常是決定購屋地段與物件好壞的關鍵點。

 

在經濟能力範圍許可內,當然是地段越好、增值空間越大的物件,越會被列為優先考量。但除了少數金字塔頂端的高經濟能力消費者外,對於多數消費者而言,購買總價動輒數百萬、甚至千萬以上的不動產,總會礙於手中有限的資金,而顯得力不從心。

 

超低自備 免錢交屋

 

或許身為準購屋人的您,已經注意到了,目前市場上有不少打著『低自備』訴求旗幟的建案,號稱只要有個十幾、二十萬,即可輕鬆買下一個家。至於多少錢的自備款,才算低自備款呢?倒沒有一定的定義。通常在房屋總價的一成(需視房屋總價高低)左右,就算是低自備款建案。

 

目前市場上常可見到│自備『十九萬』、『二十九萬』、『三十九萬』︰︰等少少的資金,即可添購新屋等廣告訴求。尤其在桃園、新竹與中南部地區,因房價水準相對較低,為了刺激買氣,低自備款幾乎是每個建案必備的廣告訴求。

 

更誇張的,甚至還有免自備款的超級大好康的方案,也正因為這項誘人的廣告訴求,抓住區域購屋大眾的需求,銷售情況普遍不錯。

 

其實市場上打出低自備訴求的建案,與條件等同的較高自備款他案相較,的確能有較佳的銷售成績。如此看來,自備款不足的消費者,還是大有人在;而低自備款訴求,其實也是因應市場上消費者的需求而產生的促銷機制。數十萬、甚至不用錢,就可以買到房子,這樣的『好康』,真的非常容易讓人心動,而衝動購買。

 

但是進一步探究,何以低自備建案能夠擁有低自備訴求?除了與特定銀行配合,可以貸得較高成數的房屋貸款外,若銀行貸款額度低於房屋總價,建商為了增強購屋者的購買意願,而有所謂的公司貸,也就是由建商先撥款支應貸款不足部分,說穿了其實公司貸就是向建商貸款。

 

雖然部分公司貸不計利息,但通常會規範承購戶需在較短的時間內清償,通常清償期間是一到五年。除公司貸外,銀行貸款不足的部分,可能還必須搭配部分信用貸款,如此一來,利息支出便大幅增加。划算與否,就看消費者怎麼評估了。

 

衝動購屋 後遺症多

 

對於手邊現有資金不足的消費者而言,購買低自備款建案,確實是進入自有房屋市場的『好康』管道之一。但是在購買此類建案前,以下幾點是您不可不知的:

 

(1)房價高低

 

各項條件相同的二個建案,擁有低自備款訴求者,房屋單價必然較高;畢竟建商也需要承擔較大的風險與孳息,將這些多出來的成本反應在房價上,單價自然要比無此訴求的建案來得高。

 

加上消費者容易被低自備款誘人的行銷話術所吸引,對於房屋單價往往也較易失去戒心;即便能以冷靜的心態多方比較價錢,在減輕經濟負擔的前提下,即便單價較高,不少消費者仍會屈服於低自備款建案。

 

其實,低自備款充其量只是降低購屋門檻,並不等於降低房屋總價。而廣告中常見的廣告價、廣告自備款╳╳萬起,通常都是以社區內規劃坪數最小、格局最差的戶別為廣告戶,實際上需準備的自備款,仍有可能大於廣告所言的數字。

 

(2)地段挑選與購買時機

 

接續前段所述,自有資金有限的購屋大眾,容易折服於低自備款的誘因,忽略了地段的挑選,以及進場購買的時機。購屋首重地段,但是位處好的地段之房屋,建商往往無須操作低自備或零自備的手段,來達成銷售目的;以低自備才能達成購屋願望的消費者,只能排除在外。

 

消費者若只是為了選擇購屋門檻較低的建案,而忽略了包括交通、生活機能等各項地段條件的評估,導致所買的房屋,失去了房地產最重要的抗跌增值能力,未免本末倒置。

 

再者,許多不曾有過購屋經驗的房市新鮮人,在購屋時最常遇到的困境,就是在房價達到高點時出手購買,不但壓縮了日後的增值空間,當大環境房價下跌時,更需面對較大的賠售風險。

 

但是什麼時候才是房價的低點或高點,這恐怕沒有人能確切說得準,只能靠消費者在購屋前多加比較其他建案,了解過去大環境房價漲跌變化,作為評估進場購屋時機的參考。購屋大眾不應臣服於低自備款的光環下,忽略了地段與購買時間這二個攸關購屋成敗最重要的關鍵因素。

 

(3)付款能力

 

在低自備款的吸引下,最容易導致首次購屋的消費者,失去冷靜判斷的能力,而忽略了日後還款的能力。因為低自備款的背後,是相對沉重的高比例貸款還款壓力;這也是為什麼低自備建案,退戶率往往也較高的主因│匆促下訂後又反悔。

 

如果付款能力不及高額貸款的還款壓力,長達數十年的還款過程,實在辛苦;尤其在貸款付不出來之際,可能慘遭銀行斷頭,所有心血毀於一旦,豈不可惜?偏偏此類一時衝動購買,忽略付款能力,以致於日後無法繳納貸款的案例,比比皆是;購屋大眾實不可不慎。

 

(4)跌價風險高

 

除了高成數的貸款壓力外,利率高低也會影響還款總金額多寡。特別是近年國際主要經濟體與我國央行升息動作頻頻,累計下來,光是利息款項就多了不少,無疑增加消費者開支與負擔。

 

不過,只要經濟景氣均能維持在一定的水準之上,升息的影響還不是最大的;但當經濟及房市景氣降溫,導致購買的物件在市場上的價值,低於當初高成數貸款核撥的金額時,問題可就嚴重了。

 

因為銀行設定抵押的不動產價值,低於實際放款出去的金額,導致銀行風險大增,為了降低或分攤風險,可能採取積極作為,進而要求提高每月攤還金額或縮短攤還年限等,造成貸款戶困擾。如果此時貸款真的還不出來,就算將房屋脫手出讓,售出的市場價值,也不足以繳納剩餘的借貸款項,可就陷入了『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窘境,難以脫身了。

 

(5)議價空間縮水

 

台灣人的特殊消費習慣使然,形成了特殊的殺價文化;房地產市場因為所費不貲,對於議價空間更應斤斤計較。購買預售屋或新成屋的議價空間雖然較小,但也不是全然沒有;中古屋的議價空間則更大,最多甚至有多達二成的殺價空間,換句話說,消費者議價的能力,對購屋總價多寡有很大的影響。

 

但是,購屋必備的議價絕招,卻往往在遇到低自備建案時,英雄無用武之地,無法派上用場。銷售現場只要以『已有低自備優惠』為由,即可婉拒消費者議價,堅持不二價銷售;即便可容議價,可想而知,議價空間也不可能太大。

 

(6)社區管理

 

前陣子新聞媒體大篇幅報導,某社區大樓電梯門故障、未確實閉合,以致於小女孩跌落墜死的意外,令人唏噓,也叫人質疑怎會有這樣的意外發生?直接原因,則是指向社區管理的素質不良。而社區管理素質不佳此一問題,其實也是低自備建案在交屋後,經常發生的問題。

 

當經濟能力水準參差不齊的住戶,同住在一個社區內時,難免會有住戶繳不出管理費來;但是當越多的住戶無法按時繳納管理費時,社區管理委員會運作的經費不足,各項管理措施處處受經費侷限,自然無法維持社區內良好的管理品質,居家意外也就隱藏在此。

 

此外,低自備建案易吸引投資客進場投資,再將物件出租,賺取租金收益;然而因承租房客素質難以掌握,社區出入份子複雜,不但易成為社區治安管理的死角,同時也難以提昇社區居住質感,社區內的房屋也就難以增值。

 

(7)轉手率高低

 

由於低自備款建案鎖定的族群,多為手中自有資金有限、首次購屋的首購族;因此在產品規劃上,坪數不會太大,通常以二房或小三房為主。因此,日後可能會有換屋需求。通常首購族會採取『以小換大』、『由遠換近』的做法,也就是將原有較小坪數的房屋出售,再以售屋所得換購較大坪數住宅。此時,舊有房屋能否順利出脫,就會關係到能否順利換屋。

 

如果能以高於當初購屋成本的價錢出售,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但是怎樣的房屋轉手率才高呢?首先,地段價值絕對是不可或缺的條件;其次,優質的社區規劃與管理,才是促使房屋增值的根本原因;再者,就是房屋本身的格局規劃與維護情況。

 

因此,如果在購屋之初只是為了低自備而買,忽略了決定未來轉手順利與否的地段、規劃、管理等條件,日後在轉手上可能不易順利出脫。

 

仔細評估 善用優勢

 

其實,低自備款訴求建案並非不好,也不全然盡是缺點;事實上,低自備建案最大的優勢,就在於降低消費者購買的門檻,對於有意購屋、資金又不足的消費者而言,不失為值得列入考慮購買的標的。

 

此外,對於投資目的為日後轉手出售、賺取價差的投資客而言,低自備建案絕對有利可圖。特別是針對預售案,在交屋前只要花少少的二、三十萬,即可購入不動產;等到結構工程完工後,即可趁著房價高點售出,以小搏大,賺取價差,因此低自備訴求大受投資客歡迎。

 

至於針對一般的購屋族群,擁有低自備訴求的建案,到底值不值得購買?唯一的正確解答,依然是『視消費者自身需求與能力而定』。畢竟,低自備訴求與好地段、好規劃兼具的個案也不是沒有,端視消費者的經濟能力,房價合理與否,以及對理想房屋的需求條件;只要能在三者之間取得平衡點,就是最理想的如意好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