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美國耶魯大學校長李文(Richard C. Levin)在最新一期「新聞周刊」(Newsweek)撰文指出,今日的大學日益全球化,既是國家間賴以競爭的利器,又是促進世界和平的工具,這種現象可謂前所未見。

李文認為,大學不但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各種科學發明的搖籃,也是作育取得、維持競爭優勢所需人才的場所。而隨著各國對貨物、服務、資訊及人員的交流敞開大門,大學也成了促進全球整合、相互理解和地緣政治穩定的重要力量。一言以蔽之,全世界的大學如今正傾全力推動全球化。

基於李文提出的大學發展新趨勢,新聞周刊根據「開放性」、「多元化程度」、「研究成果」等標準,選出全球前50名的頂尖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名列榜首,亞洲學府只有日本東京大學(16)、京都大學(29)和新加坡國立大學(36)入榜。

上榜的50所大學包含30所美國大學,七所英國大學,五所瑞士大學,三所加拿大大學,兩所澳洲大學和三所亞洲大學。

評比係以「上海交通大學調查」和「泰晤士報高等教育調查」的標準為根據,前者包括在生命科學,醫學,物理學,工程學和社會科學的著名研究人員數;五年來在「自然」和「科學」等著名刊物發表的論文篇數等等;後者包括外國教授占全校教授的百分比,外國學生的百分比,每位教授的成就,師生比等等。

李文指出,現今大學推動全球化的做法五花八門,不但在招收新生之際,著重學生必須代表不同的文化和價值,還鼓勵學生負笈海外,讓他們做好生涯規劃準備,更提供研究課程,因應世界各式各樣的挑戰。

在建構高等教育的諸多因素中,影響最深遠者莫過於負笈他鄉。30年來,至國外求學的學生平均每年增加3.9%,從1975年的80萬人增加到2004年的250萬人。大部分是從某個已開發國家前往另一已開發國家。但從開發中國家前往已開發國家者正急速增加。至於從已開發國家前往開發中國家者也與日俱增。在美國和英國獲得博士學位者,外籍學生各占30%和38%。

高等人才密集交流,更能促進不同文化間的理解和融合。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發生後,耶魯大學的猶太裔學生(大部分是美國人)即和穆斯林學生(大部分是外籍學生)一起為罹難者守靈,就是最好的例子。

全球化也影響研究方法。愈來愈多大學把研究計畫的一部分撥到另一個國家去執行,譬如耶魯大學的許田教授就在他的母校上海復旦大學召集兩個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人類疾病基因研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