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的歲月裡,我學會了這些事 Posted: 08 Jan 2013 07:57 AM PST 照片來源:Dwolla Dwolla Ben Milne 是網路支付平台 Dwolla 的創辦人。剛起步時,Ben Milne 幾乎花了 12 個月的時間才找到 100 萬美元的創投資金,如今他的支付平台每年處理的交易金額接近 5 億美元。 Ben Milne 在部落格寫了一篇文章 〈 2012. Hard Lessons Learned. 〉,談自己在創業過程中的經歷,以及他所學到的教訓。過往一些經歷幾乎要斷送他的一切,未來歲月中還有一些是他不得不再次面對的「重修課」。 多數人不會在對你生氣的時候把自己的感受告訴你,請珍惜那些不一樣的人。遠離消極、好鬥的人,接近對你敞開心懷的人,質疑對你恭維奉承的人。 你不是偉人,恭維毫無價值,你還有很多正事要做。相信我,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是在說實話還是在拍馬屁。不論你多成功,討論過去的輝煌都毫無意義,真正有價值的言語都只有一個中心——謀求共同發展。拉攏那些苦幹實幹的人,接近對你敞開心胸說真話的人,挑明一切消極、好鬥的行為。如果有些人死性不改,和他說再見。 人人都會承諾,但諾言不一定成真,你得靠自己。 在你的事業取得一定成果時,提出建議和諾言的人就會蜂擁而至。雖然我們都會把他人的承諾視作未來的保障,但最正確的態度是:靠自己。多數人的話語並沒有你想象中誠摯,畢竟這是你的公司,和他們沒太大關聯。當你需要他人兌現諾言時,你會發現有些人靠得住,而多數人靠不住。別憤慨,他們也沒做錯,大家都得忙自己的事。 相信自己多數時候都是錯的,但永遠努力去作正確的決定。 創業者一定會經常發現自己的假設竟如此不切實際,自己的決策竟如此荒誕不經,到頭來許多事情又得從頭來過。 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承認並且彌補自己的錯誤比事情的結果更重要。道理很簡單,當你所做的錯事越來越少,你的公司就發展得越來越大。如果你做出了一個正確的決定,請告訴自己這只是僥幸,明天自己就沒那麼幸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是一個最簡單的道理。 即便你是先知,現實也比想象嚴峻。 承認自己的預測和商業計劃都是一團廢紙。儘早這樣做,它能讓你保持謙遜。 明天員工的工資和醫療費用可能就要增長,明天你可能會被他人起訴,明天你可能會因為搞錯一項軟體授權而蒙受損失,明天你可能會發現今天採購的設備沒有想象中好用,不得不追加投入。明天可能發生很多你無法控制的事情,而創業者往往只想到最好的方面,忽略了現實的嚴峻。 你可以在商業計劃上看到自己的預測,但你永遠無法預知未來。 學會適應。 當其他 19 歲的少年還在憧憬大學生活時,Ben Milne 已經開始著手創建自己的第一家公司。六年後他把公司賣給了別人,但公司新主人的決策和管理方式讓他不安,他失眠了。 Ben Milne 曾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思考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結果他發現自己的難過無跡可循。既然公司已經離手,不論曾為之付出多少心血,這些都已經過去。他唯一應該做的,就是去適應生活。 有些人會比你有錢,但不代表他們比你有見識。 年輕人比年長者有更大的創業風險,因為他們更難分辨出一些不可靠的建議。Ben Milne 回憶,自己在年少時採納了不少「有錢人」提供的建議,結果證明這種做法是極為錯誤的。他們可能比你有錢,他們可能在某個領域內有極深的見解,但他們不一定了解你的環境、你的企業。 在向資深者求教時,你必須仔細地讓對方知道你的情況,說得越多,建議越可靠。盲目的指教就好比向漆黑的原野開一槍,誰也不知道會打到什麼,或者是什麼都打不到。 小心員工的口是心非。 有些員工口頭答應得好聽,但實際行動能力堪憂。當你交代任務時他習慣說:「這個我不大清楚,不過我會搞定的。」這種鬼話你別信,你得看他是否真的把事情辦妥了。如果有人天天和你說「這個我不大清楚,不過我會搞定的」,你就得小心了。 當你有所懷疑的時候,把東西做出來。(When in doubt. Ship.) 我花了幾週思考這篇文章,我就是這麼做的。 如果不做出來,你就完了。(If you’re not shipping, you’re dead.) 祝你成功。
目前分類:My Bussiness (65)
- Jan 09 Wed 2013 19:15
在創業的歲月裡,我學會了這些事
- Jan 05 Sat 2013 13:22
目標設定4步驟,讓2013年心想事成
- Dec 20 Thu 2012 11:41
ibon年使用達1.5億人次,兌換紅利、票券、網拍交貨大熱門
7-ELEVEN門市多媒體機台ibon,經過6年的布建經營,逐漸走向收割時刻,7-ELEVEN公布ibon一年使用人次高達1億5千萬人次,熱門服務包括:兌換紅利、繳費、票券、列印、網拍交貨等,深入台灣民眾生活。 7-ELEVEN表示,為了維護ibon龐大服務一年365天、每天24小時嚴密監控,至今共整合200家廠商、提供600多項便民服務,每年需要投入上億元預算。2013年初7-ELEVEN將推出「勞健保繳費證明列印」服務,讓民眾提前為五月繳稅季節做準備,此外,原有的水電、瓦斯繳費也將增加補單服務,以及內政部憑證中心及台中市戶政局將合作個人、全戶的戶籍謄本申辦服務。 透過高使用率的ibon,7-ELEVEN首度製作「2012年ibon生活觀察報告」,解讀七大現象: 現象一:親子看展一窩蜂 少子化影響,家庭教育支出大幅成長,帶動近年來親子類型的展覽成長快速,一年即舉辦近6萬場展覽活動,參觀人數達2億,較過去成長1成5,也就是平均每個家庭每月就安排2次親子型的展覽活動,帶動相關票券銷售。 現象二:年輕人娛樂開銷飆漲 學生及年輕上班族的娛樂消費毫不手軟,今年平均每天就有3場演唱會。ibon的電影票及演唱會門票銷售較去年成長2~3成,創下歷年新高,其中五月天諾亞方舟演唱會創下每分鐘售出1,700張,韓國SUPERJUNIOR在17分鐘完銷2萬張、羅志祥演唱會25分鐘即售出2萬張、張惠妹世界巡迴演唱會高雄場38分鐘即完銷4.5萬張…。 今年國內演唱會以男團及男歌手當道,其中ibon娛樂票平台秒殺票Top10中就有8場是男藝人,足見「少女心」商機不可小覷,而ibon電影票中,有6成民眾一次購買2張,時間則主要集中在周末,主要是周末電影約會,其中更有2成民眾是購買單張票,顯見單身商機在娛樂票市場也逐漸擴大。 現象三:陸空河交通ibon全部搞定 ibon 在2年前推出第一張高鐵票,至今已包辦陸河空共21種交通,吸引千萬人次到巷口7-ELEVEN就近購買交通票,成為獨特的台灣現象,其中又以學生與上班族為主,平均一年就使用過1.3次。 現象四:web、APP列印族飆升 檔案數位化時代來臨,消費者列印次數降低,家中添購印表機與墨水匣不划算,使ibon與多功能事務機使用量逆勢成長,平均每位學生、上班族一年即使用2.5次。而ibon推出Web mail與ibon智慧型手機APP預約列印服務,使用人數倍數成長,吸引5萬多位智慧型手機用戶前來使用。 現象五:桃園便民服務最多 7-ELEVEN從15年前啟動第一個中華電信代收繳費服務,並陸續完成ibon與各地方政府完成系統介接,其中桃園縣ibon便利指數也是第一,共有28項服務,使用率全國第一。 現象六:一年兌出2億元紅利點數,小資族7成換現金 今年9月台灣整體刷卡量首次出現衰退,ibon紅利點數兌換卻大幅成長4成,一年即兌換出等值2億元商品的紅利點數,而兌換且「現金抵用券」即佔7成,可見不景氣下小資男女省錢過生活。 現象七:台北小資開副業、東部鄉民愛下標 7-ELEVEN從一天3萬多筆的交貨便資料分析,台北民眾最愛網拍,整體交寄貨流量最大,其次,東部民眾購物不易,更愛訂購網拍商品,因此台灣整體交貨便形成「北貨東送」的貨物流向。
- Nov 26 Mon 2012 09:48
一天工作之前,必做的14件事
【新聞來源】Forbes - 14 Things You Should Do at the Start of Every Work Day
1.準時上班:準時或提早到公司,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卻很有可能影響你一天的工作情緒。準時抵達公司,心裡不會因為匆忙趕時間而變得焦慮,也會因此產生某種成就感。
- Nov 20 Tue 2012 23:22
日本20年不景氣 政治無能拖累經濟 - 日本的未來?
- Oct 29 Mon 2012 01:08
澳13年亞洲計畫 目標前十富
- Apr 11 Wed 2012 14:23
紐時專欄/一個美國 兩個經濟世界
【經濟日報╱布魯克斯(David Brooks)】 2012.04.11 03:09 am
- Apr 09 Mon 2012 09:28
平板=iPad? 商標變通稱 企業不樂見
【聯合報╱編譯朱小明/綜合報導】 2012.04.09 02:51 am
- Mar 27 Tue 2012 00:07
精明電錶公司:舊電錶用久變慢‧新電錶更準確
- Mar 22 Thu 2012 21:43
21件25歲要開始做的事
- Mar 14 Wed 2012 22:11
六本木推手 日本「都更達人」森稔去世
- Mar 08 Thu 2012 02:12
日本女性面面觀4/三手
日本女性面面觀4/三手
2011/11/20 茂呂美耶
- Mar 08 Thu 2012 02:08
日搶救35歲悲慘世代 台灣是否應開始面對
- Feb 20 Mon 2012 15:50
李焜耀迷「豪語錄」 追夢永不放棄
- Feb 18 Sat 2012 13:16
lativ事件 換來兩個品牌管理教訓
lativ事件 換來兩個品牌管理教訓
|
- Feb 06 Mon 2012 04:02
站著開會 少說廢話省時效率高
- Jan 20 Fri 2012 10:12
柯達的數位技術 勒死了自己…
- Jan 12 Thu 2012 17:01
高希均專欄╱誰決定年輕人的前途?
高希均專欄╱誰決定年輕人的前途?
- Dec 20 Tue 2011 00:38
晚睡原來是一種病——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