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抗噪耳機,給妳舒服表情
九款最新抗噪耳機試聽專題

文:林家樑




        Noise Cancelling Earphone,多數人翻譯成「抗噪」耳機,有人會翻譯為「抑噪」耳機,也有人翻譯成「消噪」耳機,無論採用哪種譯名,通常指得都是那些經由特殊電路設計,主動消除外部噪音的耳機。


        很多人都有搭飛機的經驗。在飛機上,空姐、空少會親切地拿一隻小型耳罩耳機給您,請注意看這些耳機的端子多半是為兩只等長的3.5mm接頭,為何這些耳機的接頭如此特別?因為這兩只3.5mm接頭,一端傳輸的是機上所提供電影、音樂節目的聲音訊號,另外一端則是輸出「抗噪訊號」,如果您兩端同時接上,或者拿自己的耳機,單端接在輸出抗噪訊號的插孔,即使不看電影,不聽音樂,都會發現原本惱人的飛機引擎聲,與空氣快速模擦機身的低頻嗡聲全都消失了,環境頓時安靜起來。如果您只接到聲音輸出的端子,就會發現當你在聆賞電影、音樂的同時,那惱人的低頻依舊伴隨你左右,大大影響娛樂效果。


        上述所提到的機上耳機,就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被接觸的「主動式」抗噪耳機。而由機上耳機的例子,讀者應該能夠明白抗噪耳機的實用價值,就是能在極為吵雜而不快環境下,消弭環境噪音干擾,讓背景變得寧靜,藉以提升個人影音視聽的娛樂性,或舒服安靜的身心感受。



主動式抗噪的工作原理
        不過,問題來了,抗噪耳機的「主動式」訊號是如何生成的呢?最常見的手法就是在耳機耳罩內安裝一微型麥克風,利用麥克風隨時偵測環境噪音,取得相關波形參數後,再生成反向訊號,透過正負弦波重疊抵消的原理,抑制來自環境的各種噪音。


        這樣的抗噪手法並非最近幾年才被發明,其實早在25年前就已被科學家提出。1989年,有一家名為Digusonr的公司研發出以DSP演算的大型電子抗噪處理器,用來消除工廠內空調、煙管與各種環境噪音,而該技術後來還被引用到錄音室等聲學場合中,藉以降低錄音時的環境噪音。此後,還有所謂的Pewback揚聲器抗噪技術,也是用在工廠環境之中。然而,真正將這種DSP演算抗噪概念引入個人化耳機產品,並且發揚光大的則是Bose與Sennheiser。這兩家耳機廠商的作法就是在耳機裡裝置感應麥克風,生成反向訊號抗噪。值得注意,Bose與Sennheiser最早的抗噪耳機都是專為民航飛行員所設計,後來才開始普及到搭機乘客,最後才應用到大眾交通工具的通勤族。


        然而,傳統的抗噪方式僅能用於噪音音源非常固定且持續的環境,如飛機、火車等大眾交通工具,若用於不固定且不持續的場合,這類拾音式主動反向抗噪耳機往往會有演算反應不及,或者誤判「噪音」源,而不小心將音樂訊號刪除的問題。因此,現在的抗噪技術,又發展出「彌補」的動作,可將被誤刪的音樂訊號補救回來。如此一來,音樂信號在幾乎無損的情況下,由於環境噪音被滌除了,無形中就提高了SN比,音量、動態聽起來會變大,細節會變多。然而,一如各家耳機的抗噪效果不同,彌補的成效也不一樣,這就像音響用的DAC演算補插一般,如何將損失的東西補回來,又要補得像,且補得快,考驗著各家耳機廠牌的技術功力。


        此外,現在還出現另一種有別於傳統手法的降噪技術,是在耳機內建一訊號產生器,只針對最常見的人聲,100Hz以下的機械噪聲,或特定頻段作反向訊號消除,這類抗噪耳機由於沒有收音麥克風,手放在耳罩外,並不會出現「Feed Back」回送的聲音,不過,這類抗噪耳機由於持續送出特定頻率的訊號,抗噪效果越強,該訊號在完全無音樂的情況下就容易被聽到,有音樂時則會造成音色、音質的變化。



自然抗噪的耳道式耳機
        除了上述兩種電子抗噪方式外,其實最自然,也是最無損原生音樂訊號的方式,就是將耳朵塞的緊緊的,緊到外界的噪音完全不會傳到耳膜中。話雖然如此,若耳罩壓著耳朵太緊,戴久了會非常不舒服、燠熱,且聽感肯定會有壓迫感。但還是有些耳罩式耳機廠商會利用這種方式(壓緊)來隔絕環境噪,且這些耳罩式耳機通常都採封閉式設計。


        若要達到自然隔絕除噪的目的,又要兼顧佩帶舒適度,小巧的耳道式耳機顯然有著極佳的先天優勢。並且耳道式耳機不僅能自然隔絕外部噪音,在噪音值下降、SN比提高的情況下,可以用更小的輸出電平得到足夠的音量,無形中也有保護聽力的效果。


        但是,並不是每隻耳道式耳機都有同樣高水準的抗噪效果,這還牽涉到耳筒的造型,耳塞的材質等關鍵。對於這些設計細節的研究,研究的最透徹的莫過於SHURE。SHURE很早就開始研究人耳的構造,設計出特殊形狀的耳筒、耳塞材質,達到最適的佩帶感與最優議的抗噪性能。在SHURE之後,幾乎每家耳道耳機廠商都會提出自己的耳筒設計與耳塞材質,強調自然抗噪的性能。


        本次專題,筆者更嚴選了6隻主動式抗噪耳機(5隻耳罩,1隻耳道),3隻被動式自然抗噪耳道式耳機作集體試聽,目的並不在評比孰優孰劣,而是希望各位讀者能藉由這個專題,快速了解當今抗噪耳機的發展,以及不同品牌抗噪耳機的差異,有朝一日,若您需要購買抗噪耳機時,心理面至少會有個底,也比較有根據去挑選一隻佩帶感、聲音表現、抗噪性能均適合你的抗噪耳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rren.chen 的頭像
    darren.chen

    兩個兒子的爸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