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劇《華麗一族》在台灣引起旋風,劇中精心搭配場景與美術設計,讓人感受到日本人講究細節所出現的生活美學。

    極簡、低調、減法、少即是多(less is more)、丟掉多餘裝飾、機能性……等等,當我人在台灣時,從各方設計師口中一再聽到這些字眼,腦子幾乎已描繪出一幅未來都市設計,即將「醫院化」之焦慮圖像,人人彷彿都要住進用尺精準丈量、以漂白水殺菌清洗過的空間裡,直到我看到日劇《華麗一族》,一股從黑白電視演化成彩色螢幕之驚喜油然而生。

    根據日本作家山崎豐子小說所改編的日劇《華麗一族》,以描寫豪門世家勾心鬥角之高潮迭起故事,在台灣引起旋風,劇中精心所搭配場景與美術設計,更是令人拍案叫絕,聽說劇組人員為了尋找60﹣70年代復古情懷建築與街道,從日本出隊至上海與台北的「台灣銀行」取景,足見其用心與深入;尤其為了展現萬俵家族豪門氣勢,更不惜斥下巨資裝設水晶吊燈、波斯地毯、鐵柱雕花欄杆,媲美布魯塞爾「新藝術(Art Nouveau)」奢華卻不俗氣的美學精神,顛覆了暴發戶有錢沒品味之一般形象。

    新藝術風格 帶領美學風潮

    原來布魯塞爾的「新藝術風格」,當年也像是萬俵這類的銀行世家出資興蓋豪宅建築,進而帶領出這股美學風潮;19世紀末「工業革命」後實業家興起,許多布爾喬亞階級厭倦了無法融入生活型態的古典主義,霍塔(Victor Horta)是第一位在布魯塞爾開創新藝術風潮的建築師,他與藝術家維爾德(Henry Van de Velde)所建立的「自由美學社」(La Libre Esthetique ),散發一股自由靈感與強調「手工製造」之精密細節,從海報、金工、珠寶、陶藝等等,讓世界各地「新藝術」藝術家都到比利時布魯塞爾取經。

    「新藝術」也在此時此刻綻放,形成一股當時的「現代藝術」,並吸收了不僅巴洛克之鐵鑄、洛可可風格的拼貼、歌德風格的彩繪玻璃,也從東方、民間、甚至非洲藝術的精神,造就了多元化不同地區的不同新藝術,更使許多原本高不可攀的藝術品從美術館、櫥窗上走下來,成為平凡生活裏的大小裝飾物件,美術品的實用性變高,日用品增添了藝術性,也就是所謂的「unifying all arts, centered it around man and his life,藝術沒有高低之分,而應以人及其生活為主軸」,如同《華麗一族》中萬俵鐵平的家。

    日本性格拘小節 造就華麗

    鐵平夫婦家的設計可以說是一派的包浩斯(Bauhaus),如劇中所表達的,「鐵平一切都要想靠自己,連房子都是自己設計……」,例如餐桌上的吊燈是丹麥設計師Simon Karkov 1969年的經典設計「69」, 這盞形狀像榴槤,由69片箔片組裝構成,不需要黏膠只要願意動手,就能玩出的立體燈飾,的確是當年劃時代經典工業設計產品。

    包浩斯理念中最重要的便是「造形需有助於機能」,好的產品是好看又好用,就像鐵平家中的餐椅,便是包浩斯畢業生馬謝布魯爾(Marcle Breuer1902-1981)所設計的鋼管椅,也是全世界第一張鋼管為骨架的椅子,這椅子的誕生宛如宣告現代主義之來臨;而當鐵平以辦公室為家時,他的辦公室休閒躺椅,便是美國設計師查爾斯依姆斯(Charles Emas,1907-1978)依人體工學原理所設計出來,既好看又好用的家具

    從家具配置來表達兩代之間的衝突與對立,日劇《華麗一族》不僅教導我們如何坐擁豪宅品味不俗,並可從其裝飾細節中看出,日本性格之太拘小節正是造就華麗的主要條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rren.chen 的頭像
    darren.chen

    兩個兒子的爸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