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人人都要學的三分鐘國文課4》透過101則有趣的三國問題,不僅要讓你認識你所不知道的三國,更要勾起你對三國典故的探究精神!

關羽的兵器真的是「青龍偃月刀」嗎?

【宣炳善】

清康熙年間關聖帝君像

《三國演義》第一回記載關雲長「造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重八十二斤」。「青龍偃月刀」指刀柄與刀身相連處鑲著一條青龍的頭,而刀身形狀像上弦月。但問題是,在中國兵器中的「偃月刀」是一個特定的名稱,它不是用來在戰場上打仗的,而是用來當作道具表演用的。明代茅元儀《武備志.軍資乘.器械》一書中記載:「偃月刀以之操習示雄,實不可施於陣也。」在明代的綜合圖書《三才圖會》一書「器械」類中有關於「偃月刀」的圖案,刀上還裝飾有兩個挂球,可見,這不是真正的兵器,而是供觀摩表演用的。而《三國志.蜀書.關羽傳》記載:「紹遣大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延於白馬,曹公使張遼及羽為先鋒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正史的這段記載說關羽將袁紹手下的大將顏良刺於馬下,說明關羽用的並不是刀,應是槍、矛或者劍,因為大刀是用來砍或劈的,不是用來刺的。

所以關羽使用的「偃月刀」有可能是說書藝人的想像,出於美化關羽的需要,發明了富有審美色彩的「青龍偃月刀」。從古人詩文中的詩句來推測,關羽的真正兵器有可能是劍。《全唐詩》卷二四八記載唐代詩人郎君胄《關羽祠送高員外還荊州》一詩云:「將軍秉天姿,義勇冠今昔。走馬百戰場,一劍萬人敵。」可見,在唐代還沒有出現「青龍偃月刀」的神奇說法。元人郝經《重建廟記》記載關羽:「躍馬斬將萬眾中,侯印賜金還自封。橫刀拜書去曹公,千古凜凜國士風。」而元代已開始出現《三國志平話》就將關羽神話化了,認為關羽用的兵器是刀,於是,這一民間說書藝人的想像,就在明清時期被繼承下來。

延伸知識
古代的「十八般兵器」都指那些?

【馬寶記】

提起古代兵器,人們大都會提到「十八般兵器」,其實,所謂「十八般兵器」是一種模糊說法,泛指各種兵器,「十八」是指很多的意思,有的則還說成「十八般武藝」等。

十八般兵器

不過,儘管是模糊說法,它也有一個基本的範圍,按照兵器專家的說法,中國古代的兵器發展,分為冷兵器時期和火器時期。從遠古開始一直到十世紀火藥用於軍事目的之前,都稱為冷兵器時期。冷兵器是在人力和簡單機械力的作用下直接用來斬擊和刺殺的武器,最初由石質材料製成,後來由青銅和鋼鐵材料製作。由於冷兵器具有形制小巧、堅韌、鋒利等特點,在火藥用於軍事之後的時間裡,它仍然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體說來,「十八般兵器」是指冷兵器時期的主要兵器,各個時期所指也不完全一樣,《水滸傳》第二回:「哪十八般武藝? 矛、錘、弓、弩、銃、鞭、鐧、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扒。」明代萬曆年間,謝肇淛在《五雜俎‧卷五》中記載道:「十八般:一弓、二弩、三槍、四刀、五劍、六矛、七盾、八斧、九鉞、十戟、十一黃、十二鐧、十三鎬、十四殳、十五叉、十六耙頭、十七錦繩套索、十八白打。」清代以後,十八般武藝又有四種說法:第一種指刀、槍、劍、鏜、棍、叉、耙、鞭、鐧、錘、斧、鈎、鐮、扒、拐、弓、箭、藤牌。第二種指刀、槍、劍、鏜、棍、叉、耙、鞭、鐧、錘、斧、鈎、鐮、扒、拐、代、抉、弓矢。第三種指「九長九短」。九長為槍、戟、棍、鉞、叉、鏜、鈎、槊、環;九短為刀、劍、拐、斧、鞭、鐧、錘、棒、杵。第四種特指戲曲界所稱之刀、槍、劍、戟、斧、鉞、鈎、叉、鞭、鐧、錘、抓、鎲、棍、槊、棒、拐、流星錘等十八種兵器。

「十八般兵器」實際上是古代眾多兵器中最常用的十八種,長期沿襲下來,這種說法又成了各種技藝的代稱。

 

(本文轉載李傳軍等人所著新書《你所不知道的101個三國問題》,如果出版,大雁發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