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聯合報╱張世雅】

為了降低地震對建築物的影響,提升居住品質,凡是在建築結構中,裝設非線性元件,也就是俗稱的阻尼器,消耗一部份地震發生時之能量者,均可稱之為減震建築物。

香港中國銀行採用新日鐵制震系統。
圖片/新日鐵提供

在亞洲,日本由於深受地震所帶來的椎心之痛,對於減震技術的發展,向來是獨步領先全亞洲。日本新日鐵工程技術株式會社台灣營業代表邱榮政表示,日本阪神大地震讓一般民眾深刻體認建築物減震設置的重要。當時在阪神地震發生時,恰巧,設有減震系統的實驗性建築物「毫髮無傷」,而附近完全沒有減震設計的建築物,則在地震幾秒的天搖地動後,受到很大的損傷,倒塌成一堆瓦礫。

既然建築物的減震如此重要,現在一般市面上所稱的減震、制震、隔震又是什麼?邱榮政說,減震建築是統稱,依各建築物所施作的減震技術,主要分為制震及隔震兩類,兩種具有不同的減震策略。制震是在柱樑構架中設置一些消耗能量的裝置以達到減震的目的;隔震則是利用特別設計的隔震,藉以消能與隔離地震能量,將大部份的地震能量隔絕在建築物之外。

根據日本免震構造協會統計至2005年底的資料,日本的制震建築已超過3,200棟,隔震建築也有近1,670棟,數量與品質都居全球領先地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rren.chen 的頭像
    darren.chen

    兩個兒子的爸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