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布魯夏日

比利時人總是說,全球化雖然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所有雜貨幾乎是中國代工,然而有民族性格的歐洲鄉村工藝,才是當地人民生活物品之首選。

    一直以來,對於選擇生活物件的造型與材質總有幾分堅持,比方說中式茶杯絕對不能有握柄,雙手捧著喝才能感受茶的溫潤;濃縮咖啡杯一定要小巧如蛋,卻又厚重堅實,抿在嘴裡才能一小口慢慢啜飲;英式茶杯必定要有上寬下窄的身段,單手扶起紅茶杯,香氣方能撲鼻;盛放麵包一定要用竹籃編織的容器,餐桌上才會散發一股田園氣息。

    牛奶筒 裝滿幸福感

    多年前旅行至義大利阿爾卑斯山區時,遇見幾只牛奶筒,放置在登山步道旁大樹下,等待牧場主人來回收,牛奶筒簡單樸實的造型,輝映著阿爾卑斯山上綠茵草地,過往牛隻三三兩兩優閒在旁吃著青草,銀色鋁金屬在陽光照映下顯得閃閃發亮,自那一刻起我深深愛上這只牛奶筒,回來後更是對它魂牽夢縈,只因為當下的畫面,讓我理解到長久以來我對生活物品挑剔的因素,更體會了日本工藝大師柳宗悅再再強調,幸福感與生活感結合之工藝產品,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了。

    從阿爾卑斯山旅行歸來回到比利時後,與朋友聊起我的夢幻逸品──「牧場牛奶筒」,我認真的表情惹來朋友的竊竊訕笑,原來這只牛奶筒正是「比利時製造」。有趣的是,它的的製造設計者,是一家歷史悠久著名的槍械製造公司「Fabrique Nationale」,由於大戰後民生物資需求龐大,農牧業成為國家發展重點,1949時這家公司把過剩的鋁金屬壓縮分解,便成了適合高溫殺菌保存的牛奶筒子,方便擠牛奶的人家包裝運送牛奶,當年的萬國博覽會上發表時還得到設計大獎。

    會著迷於這樣一只過時的生活用品,也許是因為卡通影片「阿爾卑斯山上的小蓮」,也許是因為其視覺上的簡約樸實,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生活結構的改變,牛奶筒幾乎已在慢慢消失當中,這個用不著的生活物品,卻因有著再利用的高價值性與造形上的鄉土性,在歐洲仍然是許多農民家中珍藏品,即使時代變遷,牛奶筒仍然深深刻劃著過去農業時代「日常」之靜好。

    「日常」也許不比節慶熱鬧歡娛,但卻是人們幸福的來源。原以為夏日的歐洲所散發出來的幸福感,那是溫煦陽光所恩賜的禮物,幾個夏天下來,才深深體會到這種幸福感,是因為「日常」在此時都變成了舞台劇碼,不論刮風下雨,城市裡,路邊端著杯杯盤盤的咖啡館侍者、廣場上替遊客素描寫真的畫家、街頭上模仿雕像逗人笑的表演等等;除了都市外,大小城鎮、輪番上演著的懷舊節慶(autrefois),更是如火如荼的,將時空倒轉重現過去之美好。

    地方工藝品 懷舊味濃濃

    許多小鎮上鄉民們穿上古早味衣服,拿出家裡的傳家絕活珍饈分享鄉民,搬出塵封已久的各式農具、工藝品、廚房用具等等,盡情將過去「日常」這個被長久遺忘的劇碼,在節慶中使出渾身解數演出;牛奶筒的形影也經常在懷舊慶典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隨著時代腳步,它已經不再只是牛奶筒,翻開蓋子後它可以變身為花器,也可以是立體招牌,更可以是雨天的傘筒,器物之美隨著裝飾與功能的變遷,卻仍然維持其傳統造型性格。

    懷舊節慶中最令人難忘的是手工藝的復活,過去半工半農社會型態下,鄉民們總是練就一身好手藝,天氣好務農、天氣不好便作工的道德信仰下,以農村人不巧言令色的殷實態度,創造出足以受到信賴的手工藝品,比利時人總是說,全球化雖然讓中國成為世界工廠,所有雜貨幾乎是中國代工,然而有民族性格的歐洲鄉村工藝,才是人民生活物品之首選。

    從一張椅子的製作、一個竹籃的編織、一盆木器的誕生到石製噴水池的打造,總讓人們不得不重新認識生活的本質性與原始滋味,而每每參加這類節慶,我總能感受到一個國家之所以幸福,是因為他們擁有與保存了地方工藝品之永恆性與民族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