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追高 小心總有一天買不起
從去年3月信義聯勤土地天價標售出去之後,台灣房地產市場似乎進入一個好還要更好,高還要更高的循環當中,搶標土地進入「不計代價」的地步,推案坪數也不斷放大,推案價格更是高不驚人誓不休,只是這些建築業者視為理所當然的比馬龍效應,小市民可能要有個不要跟著起舞的心理,否則會掉進「彼得原理」的窘境,也就是房價被推高到一個大家都買不起的地步。
![]() |
台汽北站4月時以每坪388萬元脫標,後續國有地標售建商仍以高價搶地,張欣民提醒民眾,地價、房價頻創新高時,須小心不要跟著追高。陳恒芳攝 |
漫天喊價
從去年3月起,新光人壽以每坪274萬元的歷史天價取得信義聯勤土地之後,掀起了國內建商搶地的另一波高潮,到現在這股搶地的風潮仍沒有停歇的跡象,這邊才以每坪平均單價291萬元標得牯嶺街土地,那邊原台汽北站又以每坪高達388萬元高出底價9成標售出去,但當市場驚訝聲還沒結束,長春路國有土地又以高出底價近兩倍售出,除了市場留下好多張瞠目結舌的臉孔之外,地上也多了一些跌破的眼鏡。
業者催眠自己有美景
究竟國內房地產市場怎麼了?這是很多小市民及學者共同的疑問,是得標業者極度看好未來房市景氣?還是業者們的心理已經進入一種「比馬龍效應」狀態,在過去有效的自我催眠之下,國內的房地產業者好像已經進入了一種集體自我催眠的狀態。
所謂「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是一種心理作用,當一個人期望一件事能夠成真強烈到一定程度,最後終於美夢成真,也就是心理學上所稱的是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例如在家裡父母若每天講自己的孩子笨,則該小孩就真的變笨,來滿足父母潛在的期待。
現在國内的建商顯然集體在營造房市景氣還會一直持續下去的期望,所以在公有土地標售時,已經到達一種完全不按市場牌理出牌的地步。因此我們常可看到建築業大老聲稱這波景氣還有2、3年,並不斷辯解目前的房價還未到頂,與國際大都市比較還是偏低。
但這些理由有時候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只是他們不得不以這些外在的言語,來強化自己的信念,並期望這些堅定的信念可以影響未來景氣之結果(不會走到景氣下滑的狀況)。
民眾暫時冷靜莫追高
我們較擔心的是,國內房地產市場在業者一味期待「比馬龍效應」的同時,購屋民眾可不要跟著起舞,避免跟著市場一起掉進「彼得原理」的風險之中。
管理學中彼得原理(Peter Principle)的基本概念:在一個層級制度中,每一個人總趨向晉升到他所不能勝任的職位。將這個概念套用到國內房地產市場,顯而易見的,近來的高價搶地風潮,最終將讓土地市場來到一個永遠不可能為市場所接受的價位,房價也可能來到一個沒有人可以接受得起的價位。
所以在看到市場上地價、房價頻創新高時,民眾應小心不要追高,才不會讓自己成為彼得原理活生生的例子!
張欣民小檔案
年齡:1960年生,47歲
星座:處女座
學歷:政治大學地政碩士
經歷: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中心講師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劃研究室主管
˙內政部建研所專案研究顧問
˙台灣金融研訓院講師
專長:對市場供需及行情變動有很高敏銳度,擅長結合學術理論及市場實務分析市場趨勢及預測房市景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