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紙張發明以前,信件是以竹、木片或是布帛、皮革等作為書寫的素材,誰能想像中國古代竟然有以頭皮作為信紙的材料。
青浦縣朱家角是最靠近上海市典型的江南古鎮,朱家角內有多個博物館,其中郵政博物館麻雀雖小,但中國郵驛的發展歷程卻可從中略窺端倪。
其中,最令我驚奇與感觸良多的,要算是其中一幅介紹頭皮信紙的看板。看板上方有文字記載:「商代的奴隸主,為了保守祕密,把奴隸的頭髮剃光,在頭皮上寫信,待其頭髮長滿後,再派到收信人那裡。接信人把奴隸的頭髮剃光就可以看到信了。」下方則繪製奴隸剃髮露出頭皮信的圖樣。
初看時,只是驚奇這處理密件的手法,同時也納悶上頭的字跡是以何種顏料塗上,或是以刺青的方式寫上?不然,奴隸流汗、洗頭或遇上下雨,行至接信人處,字跡豈不掉光。
這一列的看板主要是介紹中國古代郵驛不為私人百姓傳遞的缺陷,以致民間郵遞要如此辛苦的各出奇招,甚且使出像頭皮信如此不人道的作為。
如果你想去:前往上海八萬人體育館的旅遊集散中心搭乘旅遊四號線,購買朱家角套票,目前價格是人民幣80元(約台幣330元),包含車資及門票,搭車時間約一個半小時。
或可至老成都北路搭乘滬朱線公車,票價來回人民幣18元(約台幣74元),至朱家角再買人民幣60元(約台幣250元)的套票,此線公車較多。錦江所經營的旅遊四號線遊覽車說是半小時一班,可是等一小時,見車不見司機的狀況時常發生,特別是遊客少的時候。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