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鐵路不通,還不以為意,現在鐵路通了,才發現西藏旅遊設施什麼都不夠!」青藏鐵路開通前,大陸宣傳西藏旅遊設施已做好準備;但通車才幾天,西藏自治區黨委副書記土登才旺已坦言,西藏的各項旅遊建設亟待補強,如何在保護和開發上取得協調,也是大難題。
一覽天湖 當天來回真要命
西藏三大聖湖之一的天湖—納木錯,海拔四千七百一十八公尺,是大陸第二大鹹水湖、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湖,美得如詩如畫,每天吸引數千遊客。但是納木錯離拉薩路程兩百五十多公里,開車單程近四小時,往返就八小時。由於海拔高於拉薩,遊客一到聖湖邊,不少人又犯了高原症,頭疼欲裂。當地缺乏星級旅館、餐館等設施,無法住宿,旅客必須當日返回拉薩,朝拜完聖湖的感覺是—疲於奔命。
土登才旺說,未來上海、廣州行駛進藏列車後,每天經由青藏鐵路進入拉薩的旅客接近三千二百人,包括拉薩、日喀則等幾個大城市和鐵路沿線,進藏旅客都要消費,包括看、吃、玩,但西藏的旅遊設施遠遠不夠,鐵路沿線的旅遊條件、也遠遠未能達到標準。西藏自治區政府前天為此特別召開會議,研究如何面對大量湧進的遊客。
布達拉宮 古蹟怎堪載卡多
到拉薩,世界人類文化遺產布達拉宮是必看的景點。土登才旺指出,根據統計,第一次到西藏的人,百分之九十以上會去布達拉宮。布達拉宮是土木結構,千百年的古建築承載能力有限,西藏文化廳和旅遊局的規定是每日只允許一千五百名遊客登布達拉宮,本月一日後增加為兩千多人,但面對每天湧進的三千二百人,如何滿足旅客去布達拉宮的要求,是個問題。西藏政府不能急功近利,大量開放民眾去布達拉宮,那會對世界文化遺產造成致命性傷害;但又不能讓進藏旅客失望而返,西藏正在努力思考如何在滿足遊客與保護古蹟間取得平衡。
如何解決爆增的遊客登布達拉宮?西藏旅遊局副局長王松平說,只能在路線上作文章,例如,加快旅客流動的速度。目前,旅客都是由布達拉宮東門進、後門出,朝佛的民眾則是由前門進。旅遊局考慮將開放的時間提早,由每天的上午九點提早到七點;同時暢通人流動線,加快旅客參觀腳步。
四星旅館 一宿飆上三千元
去年到西藏旅遊的遊客有一百八十萬人次,西藏自治區政府旅遊收入近廿億元人民幣。青鐵通車後,到西藏旅遊的遊客將增加到二百六十萬人次以上,旅遊收入預計可達到近廿七億元。
但這個算盤能否實現,西藏旅遊業者谷軍有話要說。他指出,目前拉薩有五百多家旅館,一萬七千間客房,但真正四星級以上的賓館不多;七月進入旺季,入住率達八成以上,很難滿足鐵路帶來的人潮,有時根本一位難求,四星級賓館房價一晚漲到八百多元(約合台幣三千兩百元)。
超五星級 現在蓋哪來得及
據悉,有港商將投資五億港元(約合台幣二十億元)在拉薩市政府原址興建「超五星級」酒店。為了興建這家酒店,拉薩市政府讓出市府所在地,今年三月已搬離,讓酒店擁有最佳視野。酒店建成後,每一個房間都可以眺望布達拉宮全景。不過,緩不濟急,而且只一家「超五星級」酒店,景點那麼拉薩以外的旅遊設施又如何加強?
在北京的台灣旅遊業者就表示,台灣旅客都會要求住較高級的餐廳和賓館,現在去拉薩的人多了,要訂位更不容易。看看西藏,想想台灣;鐵路通了,西藏才發現旅遊設施不夠,沒準備好;台灣即將開放大陸居民赴台觀光,我們做好準備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