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逢舊曆新年,成年子女準備紅包給父母表達祝福,是台灣過年傳統的一部份,但大陸尤其城市地區,卻沒有這種習慣,算是近年才開始流行的「新」民俗,今年許多網站甚至開闢專版討論:「過年了,你給父母簽壓歲錢了嗎?」

     根據《北京晨報》引述民俗專家高巍的說法, 壓歲錢又稱做「壓祟錢」,傳說可以壓住邪祟,保證晚輩平安,通常由家中最年長者來給,因為他們壓祟能力較為強大,同時,傳統社會的家庭收入多由長輩掌控、支配,只有「一家之主」才給得起壓歲錢,所以,傳統一直是長輩給晚輩紅包。

     不過,高巍也說,歷史上也有另一種壓歲錢,是晚輩給老人的,這個「歲」就是指「年歲」,意在期盼老人長壽。

     到了現代,會給父母親壓歲錢的,多是來自農村的年輕人,城市並不普遍。

     作家郝曉輝觀察,大陸農村社會結構基本是「反哺式」,加上城鄉收入差距大,離家打工的晚輩,就算只將一成工資給父母,在農村也相當可觀。日後打算回鄉發展的,更願意投資在親情上。

     反觀城市家庭,父母有退休金、社會保障等,生活較無後顧之憂,而年輕人面對的壓力,如婚姻、買房、事業等相當沉重,剩餘資金多投入自己的需要,很少考慮回饋父母。

     不過,郝曉輝也認為,中國的家庭教育不注重理財觀,父母都是根據孩子要求酌情提供,或有求必應、或嚴苛限制,缺乏金錢觀念的孩子,成年後給父母錢時,會比較猶豫,給多了負擔重,給少了怕父母不高興,不如買成禮物,雖未必實用,但顯得很熱鬧。

     網友跟帖則五花八門,有人承認時不時會給爸媽禮物,但沒給過錢;有人不光是父母,爺爺、姥姥都有份;有人推說家裡沒這習慣,或推托通貨膨脹,自家都難喘口氣;還有人發揮創意,打算包給父母家事代勞數小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