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九總統決心要在八月的立法院二次臨時會通過「陸生三法」,其實近年已有不少大陸學生以「交換學生」方式來台,去年更開放自費來台「短期研修」。即使在台研修的費用不菲,「在台念一學期,在大陸念四年」,至今仍吸引近三千名「八零末、九零後」的陸生來認識台灣。在這群大陸學子的眼中,看到的,是怎樣的台灣?陸生瘋台灣,在台的日子又是怎麼過的?

傳播教育頗富盛名的世新大學吸引不少陸生自費前來研修,本報攝影記者陳柏亨長期以鏡頭記錄部分世新陸生的在台生活;在即將歸鄉之前,六名研修生與記者暢談他們的「台灣經驗」,也算是陸生觀察台灣的「意象切片」。

為呈現年輕學生的鮮活描述,以下訪問以對談方式呈現。

 

問:為什麼想來台灣短期研習?

邱妮(延安大學會計系):我們對台灣非常好奇,很少大陸人能來。我們只在學校書上讀過:台灣有「高山族」、有中央山脈;四分之三的面積是山,四分之一是平原。還知道台灣出名的是日月潭、一零一,還有,明星超多!

崔嵐瀾(北京中國傳媒大學音樂傳播系):我很喜歡台灣作家李欣頻,她的書讓我重新畫我的人生藍圖。她到北京演講,我也去了。我非常好奇,是什麼的環境可造就出這樣的人。

「金曲獎」可是「追星」盛典,來自北京的洪麗丹(右)在雨中站了幾小時,為了一睹偶像,淋溼也「很值」!。
攝影/陳柏亨
問:很多台灣學者會比較兩岸學生,常說「大陸學生非常用功,台灣學生輸了競爭力」。你們的觀察呢?

黃曉琳(延安大學金融系):大陸的大學那麼多,很難一概而論,有些學校早上是要「點操」(早起點名)的,(崔嵐瀾補充:學習有些專業的同學像是主持、表演,他們需要早起去練功、發聲練習、體能訓練什麼的…)。

要說用功,我們到了台灣,有了你們對我們的「期待」,不用功也不行!要是在大陸,蹺課還蹺得更兇!哎,形象問題!

台灣同學打工是打得兇,花很多時間掙錢,累積實務經驗。所以,大陸學生是理論主義,你們是實踐主義。

龔益民(南京審計學院市場營銷系):我在台灣也打工——去上電視!談兩岸大學生有什麼不同。

蓋滿名勝戳記的印章本子,記錄在台灣的旅行記憶。來自南京的陸建宇蓋了滿滿兩大本。
攝影/陳柏亨
洪麗丹(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系):你們常說,「大陸學生贏在勤奮,台灣學生贏在創意」,這我不喜歡,我覺得這是貶抑!因為勤奮是一種態度,是可以培養的;創意卻是天分!

崔:對,就好像我們是沒別的長處了,只好靠「勤奮」了。

洪:現在全世界的年輕人都一樣:愛玩,愛潮流,愛鬼點子,陸生絕對不是書呆子。當然,不管台生還是陸生,都會有相當愛學習的。我覺得世新文學院學生就很勤奮,一下課就問老師,上課翻開的都是課本,也認真做筆記,可見勤奮與否,不是陸生和台生的差異。

崔:還有老師在課堂上說:「你們要好好巴結這兩位大陸同學,這兩個人是要去中央電視台工作的,都是幾億人收看的啊;你們以後要去北京找工作,要投靠她們了…」我覺得非常、非常怪!有時覺得,是來了台灣之後,才發現:啊,中國有那麼強、那麼值得羨慕嗎?還有老師開玩笑:「哪天解放軍打來了,你要罩我啊!」

洪:台灣學生是非常自信的,是有些老師太焦慮了。尤其像我們大傳科系,看得出台灣同學非常勇於表現,很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