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美慧、蘇鵬元
台塑六輕連續兩次大火,考驗著台塑集團的管理與危機處理能力。過去,台塑集團在精神領袖王永慶帶領下,一路快速發展,尤其他獨創的管理哲學與降低成本能力,更是各企業的學習標竿。但是,隨著兩次熊熊烈火,王文淵帶領的台塑還是值得學習的企業嗎?王永慶建構的台塑神話,是否就此破滅? 這是一訊 ,或是危機的開始……。
台塑集團向來給人管理嚴格印象,只是連續的大火,不僅燒出六輕管理上的問題,也直接挑戰集團在管理上的權威地位。根據掌握到的資料與歷年來六輕工安件,發現問題都出在小地方,或是沒有按照標準作業程序執行,如果台塑集團在管理上可以更嚴謹些,這些災禍都是可以避免的。
七月,台塑六輕廠連續兩把大火,讓雲林縣長蘇治芬到行政院下跪陳情,行政院長吳敦義更是高分貝喊話,要求組成調查委員會,他們大費周章要的就是「真相」。真相是什麼?根據本刊掌握到的獨家資料,大火的「元凶」,竟然是連接管線間逆止閥中小小的「墊片」(Packing)。
試想一種場景,最近家中水龍頭的水老是會一滴一滴慢慢地流下來,放著不管,水龍頭會越來越關不緊,接著,水流下來的大小與速度會變快,到最後甚至變成小水流。出現這樣的現象,有很高的機率是水龍頭中的橡膠墊片壞掉了。
在工廠中,透過管線可以將液體或是產品,從A點運送到B點,或是從B點再運回A點。裝上逆止閥就變成「單行道」,只能單向運送。就像是家中的排油煙機一樣,按下on之後,會把廚房內的油煙排到戶外,不會跑回室內,這就是逆止閥的作用。
所以,逆止閥的設計就是液體僅能單向流出,其中「墊片」是關鍵零組件,功能如同水龍頭中的墊片一樣。逆止閥的規格、產地、材質多樣,尤其是煉油廠或石化廠管線間輸送的逆止閥,需要更高度的耐酸鹼、耐高溫,大多選用不鏽鋼材質為主,其中的墊片更會指定使用石墨或是非石綿的材質,才能夠把油或是氣體緊緊地鎖住不外漏。
用錯逆止閥間接引發爆炸
本刊掌握到台塑內部幾份來自保養管理組、工程機電審核組以及資材管理組亡羊補牢的公文直指,六輕之所以會火災連連,在於慣用的逆止閥缺貨,礙於沒有庫存及向海外購買需要時日,遂先行向其他部門借調使用。只是借調時相關人員疏忽了,非煉油廠使用的逆止閥,其中的墊片只要是耐高溫一八○度、具有橡膠成分的鐵弗龍就可,若拿來用在高溫達三二○度的煉油廠使用,墊片很快就會被腐蝕,喪失控制「單向」的功能,油氣就會慢慢洩漏,遇到火花就會引爆。
曾經參與輕油裂解廠一廠和二廠危險性工作場所審查的雲科大防災與環境工程研究所教授徐啟銘,告訴我們更讓人驚訝且嚴重的訊息。他表示,六輕部分開放式的管線,甚至出現「閥件可能腐蝕到最後只剩下軸心」。徐啟銘說,開放性廠房在海風吹拂下,本來就有被腐蝕的現象,但只要透過監測就可以早期發現,但若閥件已經腐蝕到剩一個軸心,可見腐蝕狀況已有一段期間,但台塑卻沒發現,可見「維修檢測與走動管理有加強的空間」。
從我們所掌握的資料顯示,早在六月二十三日,台塑就發現,內部人員對預算基準作業不熟稔,以及完工點收出現異常等現象,因此總經理室工程機電審核組特別發函「為降低工程預算編列不當及完工點收誤差等異常」文件,要求加強人員訓練。
頻頻失火考驗危機管理
由此可合理懷疑,台塑在完工點收這一項並沒有精確做到,有多少工程是在不合乎標準下就被驗收,甚至上線?這是否就是工廠頻頻出現工安事件的導火線?同時,是否為降低工程預算,犧牲了部分品質?
一位不願具名的國內生產不鏽鋼閥件大廠說,「台塑的價格太低了」,所以,他們的產品都外銷給日本的石化廠或煉油廠使用,價格因素讓他們一直都沒有機會與台塑集團「往來」。
七月七日,六輕烯烴一廠因為蒸餾塔塔底泵浦軸封破裂、流體外洩造成火災;緊接著,七月二十五日,煉製二廠第二套重油加氫脫硫單元發生火災。據了解,第一次火災過後,台塑立即著手了解火災發生的原因,第二次火災發生時,幾乎已經知道問題點出在哪裡。在吳敦義喊話要求台塑盡快調查出失火真相的同時,台塑總經理室保養管理組在七月三十日發函要求各廠,「即刻檢視廠內高溫、高壓、易燃、易爆設備,或管線之克漏點的安全性及盡速採取可靠的因應措施」。從公文中,不難看出兩次大火的關鍵在於「管線」。
管線有狀況已經夠讓人緊張,竟然還使用不當的零件。台塑總經理室資材管理組在八月二日發函「增訂資材轉運庫支領用調撥規定」,新增了三項調撥材料規定,一、轉運庫(註:資材轉運庫之材料係海外轉投資公司的材料)之材料管制,不得領料,二、轉運庫之材料管制僅資材課,可立案調撥,三、倘現場用料部門因特殊原因而領用調撥轉運庫之材料時,則應呈一級主管(含)以上核准後,始由資材課調撥至一般庫供領用調撥。
這個新規定,對領料與調撥材料嚴格管控,似乎透露,曾經出現材料被誤領或未經核准進行調撥的現象。所以合理懷疑,台塑疑似使用不正確的零件,為這次火災種下遠因。同時,根據掌握到的獨家消息,六輕烯烴保養廠機械保養一課課長江嘉雄,因為調撥不正確的材料釀災,總管理處一度要求嚴格處分。後來發現在調撥材料時,不少主管簽核同意,最後只好從寬處理。這一段過程,為上述的合理懷疑得到印證...(精采完整內文請見《今周刊》712期,各大便利商店及連鎖書店均有銷售)
釀成災禍的逆止閥與解構圖
造成六輕火災的「元凶」就是類似圖片中的逆止閥。逆止閥中的墊片(圖中黃色地方)疑似腐蝕,無法發揮「阻隔」作用,才會釀成巨災。
■
六輕工安事件頻傳,管控出問題?
時間 廠名 事件
92.07.19 台化聚丙烯廠 台化聚丙烯廠熱煤鍋爐廠房火災
92.08.15 塑化烯烴二廠 壓縮機跳車
93.05.20 塑化烯烴一廠 乙烯壓縮機跳車
93.06.17 塑化輕油廠 溼氣壓縮機跳車
94.05.14 塑化烯烴二廠 乙炔反應器操作不當
95.12.07 台化芳香烴二廠 製程泵浦故障,導致火災
96.07.07 塑化烯烴一廠 丙烯冷凍壓縮機跳車
96.07.09 塑化烯烴一廠 丙烯冷凍壓縮機故障
96.12.19 塑化輕油廠 製程設備壓縮機運轉不順
97.06.06 台化芳香烴二廠 配電室爆炸起火,導致火災
97.06.29 台塑石化烯烴二廠 壓縮機設備異常
98.03.02 塑化烯烴一廠 開機不慎,導致氣爆(一人死亡)
98.06.24 塑化烯烴二廠 現場施工人員施工不慎引發火災
98.08.18 台化芳香烴三廠 加熱爐爐管破裂,導致火災並排放大量黑煙(勒令停工)
98.11.18 南亞TDI廠 廠內光氣密閉室混合器管線法蘭元件破裂,光氣洩漏(毒管法處500萬元;空汙法處分15萬元,並命停工、尚未復工)
99.02.11 南亞 啟動氫氣壓縮機開關操作盤時發生爆炸(一人死亡)
99.07.07 塑化烯烴一廠 廠內常溫分餾區疑似蒸餾塔塔底泵浦軸封破裂,丙烯流體外洩造成火災(空汙法處分50萬元,勒令停工、尚未復工)
99.07.25 塑化輕油廠 低壓蒸餾區主塔設備外洩成品重油,而造成火災(空汙法:排放黑煙期間每日處分100萬元(共3日),勒令停工、尚未復工)
99.08.05 塑化烯烴一廠 儲槽遭雷擊起火
資料來源:雲林縣政府、中區勞動檢查所
■
台塑回應
針對六輕兩次火災事件,台塑化發言人林克彥在出刊前證實,逆止閥與人為疏失是造成失火的因素。對於零件調撥出錯一事,他說台塑的調撥系統非常複雜,很難解釋清楚。他同時強調,兩次火災發生有不同的原因,但絕對不是管理系統出問題。他說,若因此說台塑集團管理鬆散,他絕對不認同。
- Aug 15 Sun 2010 00:58
今周刊/獨家資料曝光台塑六輕連續失火真相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