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瑞典工會組織而言,二○○七年是個令人失望的一年,因為有十萬多名瑞典人選擇離開工會,導致目前瑞典全國勞動人口同時也是工會會員的比例降到七二%,創下自七○年代以來的新低。 





【文/潘彥君】

時序進入二○○八年,許多人習慣性地檢視過去一年來的成績,以及為新的一年訂立新目標,期許更上一層樓。對瑞典工會組織而言,二○○七年是個令人失望的一年,因為有十萬多名瑞典人選擇離開工會,導致目前瑞典全國勞動人口同時也是工會會員的比例降到七二%,創下自七○年代以來的新低。這是隆德大學研究員最近調查統計的數據。

瑞典的工會組織強大是世界公認的,在勞工運動最強盛的時期,有超過八○%以上的瑞典勞動人口都是工會成員。瑞典最大的工會聯盟(LO)成立於一八九八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工會聯盟主要的成員集中在產業部門。在聯盟即將邁入第一百一十個年頭之際,工會聯盟現任主席Wanja Lundby-Wedin日前接受瑞典公共電台訪問時坦承,工會聯盟光在二○○七年上半年就失去了兩萬名會員。瑞典另外兩個主要以金融及服務業為主的工會組織TCO及SACO也都面臨喪失會員的問題。

在接受電台訪問時,這幾個大型工會組織,特別是工會聯盟,都提到政治結構的改變是導致大批人離開工會的主要原因。二○○六年,中間偏右的政黨從執政長達十二年的社會民主黨的手中接過政權,展開了一連串重大的政策改革,其中影響最大也最明顯的,即是大幅提高失業保險費用,對部分勞動人口而言,調整幅度甚至高達兩倍之多,迫使許多人重新計算生活開支,決定省去失業保險,放棄工會來平衡支出。

不過,工會組織TCO主席Sture Nordh 強調,政策改變固然是重要的因素之一,瑞典工會組織的發展已到一個瓶頸。根據TCO的民意調查,一般瑞典民眾都相當肯定工會對整個職場的重要性,然而同時,卻也有相當多的民眾認為入不入工會對自己不是那麼地重要。Nordh表示,回顧瑞典一百多年來工會發展的歷史,可以窺出一個漸漸成形的趨勢,也就是有愈來愈多的人對工會失去信心,對工會真正扮演的角色產生質疑。

與工會聯盟(LO)及TCO相比,SACO的會員流失現象顯得輕微許多,對此,SACO的主席Anna Ekstroem 認為應該與SACO的發展方向不同於傳統的工會組織有關。她表示,傳統的工會精神經常強調工會能夠為會員做什麼,長久下來,導致了一種被動的工會會員心態,工會成了一種服務組織,這與最初工會成立的動機—團結互助,有天壤之別。Ekstroem指出,透過長期的耕耘,SACO向來鼓勵會員積極地結合本身的教育背景或專長與工會活動,讓雙方形成一種互助成長的關係,而不是彼此被動性的依賴。

瑞典一百多年來的工會發展,創造了無數勞資雙方和平的談判經驗,工會組織也早已成為國家經濟及政治制度運作的一部分。強大的工會文化也許是讓瑞典倖免發達國家症候群-貧富差距大-的原因之一; 然而,另一方面,工會聯盟與社會民主黨長期親密的合作關係,也讓龐大的工會組織陷入自身的官僚權力鬥爭,工會運作不僅愈來愈沒效率,也更失去與會員的重要聯繫。工會在瑞典的國家歷史及文化上有不可磨滅的軌跡,面對工會逐漸式微,其影響不只是個人經濟層面,更道出瑞典福利國整體文化價值觀的轉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