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古鎮榮/專題報導】

對遊客來說,吳哥就像一則神話,它曾是舊稱「高棉」的柬埔寨古王朝首都,流傳著許多傳奇故事與神蹟廟宇,引人好奇而想去探索…

「州城周圍可二十里,有五門,門各兩重,惟東向開二門,餘向皆一門,城之外巨濠,濠之上通衢大道,橋之兩傍各有石神五十四枚,如石將軍之狀,甚巨而獰,五門皆相似。」

氣勢雄偉的吳哥窟映照在蓮花池裡,實景和倒影結合成一朵花,美不勝收。
記者古鎮榮/攝影
 
吳哥窟各神殿景點多為陡峭的階梯,最好自備手套,方便手腳並用攀爬。
記者古鎮榮/攝影

──元朝周達觀「真臘風土記」

古國真臘

前往吳哥窟旅遊,要先熟讀中國古書?沒錯,西元13世紀,元成宗派遣特使周達觀前往當時被稱為「真臘」的吳哥王國,停留一年,回國後周達觀將在吳哥所見所聞寫成「真臘風土記」,至今仍是對吳哥王朝描述最詳盡的文獻之一。

據說法國人當初也是依這本古書內容,才順利找到隱藏在叢林深處的吳哥窟遺址。直到今天,許多歐美遊客還會帶著法文和英文版的「真臘風土記」探訪吳哥窟;反而是台灣遊客,卻不知打開吳哥王朝的鑰匙就近在眼前。

真臘約興起於西元7世紀,由於鄰近的洞里薩湖提供了豐富漁產等資源,遂於吳哥建都,經過歷任國王經營,吳哥王朝在西元12世紀達到鼎盛,疆界北接中國,西至暹羅,其中有兩位國王堪稱代表人物,今天吳哥窟遺跡中許多主要建築,都在他們手上完成,遊客不可不識。

小吳哥裡的迴廊浮雕中,有位船伕不撐船,反而偷懶在釣魚。
記者古鎮榮/攝影
1.「太陽王」蘇利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Ⅱ),西元1113~1150

高棉文「蘇利耶」是太陽的意思,「跋摩」是國王的稱號,所以蘇利耶跋摩二世又稱為「太陽王」。

除了開疆拓土,太陽王最重要功績就是興建「王者之廟」吳哥窟,遊客到吳哥窟必訪的迴廊浮雕,就記載著太陽王南征北討的英勇事蹟,若是在中國,太陽王的廟號應該會是「武帝」吧!

2.「勝利王」加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 Ⅶ),西元1181~1220

穿著制服的女志工,負責保護文化遺產,有人偷搬古蹟,立即舉發。
記者古鎮榮/攝影
將吳哥版圖拓展至最大的勝利王,將吳哥城重建成完整的新都城,代表作是吳哥城百茵寺的浮雕,以及寺中數十座勝利王四面佛塔,也是今天著名的「微笑高棉」景點。

由於造城建寺耗費不少國力,致使吳哥王朝由盛轉衰,周達觀雖然在勝利王過世後70多年才來到吳哥城,仍對其規模讚嘆不已,不難想見全盛時期的輝煌模樣。勝利王的歷史定位,大概和清朝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一樣,見仁見智。

吳哥王朝的宗教

在遊覽吳哥遺址時,常常可見到描繪印度教神話故事的浮雕壁畫,其實,吳哥統治者也曾信奉過大乘佛教,但極盛時期的國王皆信奉印度教,造成今日吳哥窟、百茵寺等主要建築浮雕都以印度神話為主。

台灣遊客在不熟悉情況下,至少要先認識印度教三大聖神:創造神布拉瑪(Brahma)、保護神毘濕努(Vishnu)及破壞神濕婆(Siva),其中濕婆神還被視為國王的守護神,所以在吳哥遺址中被廣為供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