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歲的時候,你的孩子在想些什麼、做些什麼?十五歲時,安藤忠雄和木匠師傅一起工作,努力擴建自己家的房子。安藤忠雄說這一段學習做木工的經歷對他日後的建築之路有很大的影響;透過實作,他觀察形態與材料之間的關係,尋找一種平衡感,這個平衡感遂成為他一生專業理念與實踐的核心價值:建築、人與自然之間,要有一個有機的聯結。
二十出頭,在大學還剩下一學期時,陳士駿進入一家網路支付公司工作,之後因為某次想跟朋友分享影片,卻發現當時的網路機制很難做到,於是興起創業念頭,YouTube(你的電視)就這樣誕生了。
安藤忠雄被喻為是日本最偉大的建築師,拿遍包括建築業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獎在內的各大獎項;只有專科學歷的安藤忠雄曾經擔任耶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等一流學府的客座教授,更成為東京大學終身特別榮譽教授;他在演講中說自己年輕時也很想念大學,但是因為經濟、學歷等因素,未能如願,幸而有祖母一直鼓勵他就算沒有念到大學,也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和理想。
曾為卡奴的陳士駿和好友創辦YouTube,被《時代》雜誌選為二○ ○六年最佳創新 (Best Invention of the Year),陳士駿被《財星》雜誌選為「產業界最有力量人物」,被《商業2.0》雜誌評選為全球排名第二十八最具影響力的企業人物,並且剛剛得到有「網路奧斯卡」之稱的Webby獎「年度風雲人物」;當然,陳士駿最讓人羨慕的應該是YouTube去年被Google以十六.五億美元併購的這件事。YouT ube從創立到被併購,只有十一個月的時間,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就這樣一夕躋身百億富豪之列,為網路成功故事再添一頁傳奇。
這兩個人恰好在上個周末都在台北演講,一個講述的是現代人如何在科技風潮下,尋找一種結合美學、文化、人群與環保的建築可能,在極簡風中,讓人的建築與自然環境可以共存並且對話;另一個談的是在網路時代裡,人與人如何在科技的幫助之下,可以有更便利的互動與分享。兩個人的演講觀照的似乎是科技影響力相反的兩端,但同樣引發轟動。安藤忠雄的演講萬人空巷,擠不進會場的候補粉絲有一萬名,現場熱烈氣氛有如搖滾巨星開唱;陳士駿所到之處都是攝影機,兩年前陳士駿來台時,還沒有多少人搭理,這次回來,大家把出生於台灣的他視為另一道台灣之光,成功與財富的魅力光輝閃耀。
安藤忠雄曾說,四十年前、他二十幾歲的那幾年,一心想做建築業,卻因沒有接受正統專門的教育,每天都不斷對抗著自學所帶來的孤獨與不安,但他從未放棄盡進入建築領域的這個理想;在還沒有成為建築師以前,他曾做過貨車司機和職業拳手,還把比賽贏得的獎金拿來支付旅費,在旅行中觀看建築成為他重要的專業養分。
同樣是二十來歲時,陳士駿憑著幾台電腦和一張信用卡創業,朋友勸阻,因為當時他有房貸,為了維持YouTube營運 ,陳士駿還揹了卡債,不過,他從自己的需要看見機會,堅持做下去,冒險加毅力,終於創造了YouTube令人不能置信的故事。如今,YouTube用戶平均影片點閱率一天超過一億次,每天會有五萬個新的影片上傳到YouTube網站上,愈來愈多人的生活離不開YouTube,陳士駿也相信新的科技模式會繼續創造新的商機。
安藤忠雄與陳士駿現在都成了英雄人物,不過,如果把時間往前推,四十年前看安藤忠雄會如何?七年前看休學的陳土駿又會如何?有多少人能像安藤的祖母一樣,相信做貨車司機的孫子終有一天可以成為建築師,又有多少父母能夠接受兒子放棄只剩一學期就可以得到的大學學歷?在每個成功的故事裡,除了當事人自己的意志與毅力之外,背後總還有關鍵人物的諒解、了解與鼓勵,而這股力量往往也可能正是支持青春夢想持續前進的重要依靠,非常重要。
目前台灣正進入各式各樣入學考試的階段,很多家長都關心孩子的前途,希望尋找學習與效法的典範,然而在敬仰安藤忠雄、羨慕陳士駿的同時,或許也不妨省思,我們的教育理念與制度,能否鼓勵另一個從做木工開始進入建築業的安藤忠雄、能否幫助另一個想要在車庫裡創業的陳士駿?這裡要說的重點當然不是鼓勵丟掉學歷,而是我們給了孩子們多少自由想像的空間、多少實踐夢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