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預言,未來社會上只有兩種階層:上層階級占極少數,他們越來越有錢、奢華;大多數中產階級則向下流動至中低階層,這些人需要的是「感覺上流、價格下流」的產品。這就是所謂的「M型社會」。對照房屋消費市場,「M型消費」這樣的趨勢也逐漸明朗。

台灣》北市預售案兩極 中產階級out

從這兩年台北市的預售屋推案來看,市場呈現兩極化發展。若非建地稀有的精華區段大坪數、高單價豪宅,就是捷運站附近的小坪數、低總價、低自備款套房;前者專門服務金字塔頂端的高收入人士,後者則挑動六、七年級首購族群,中產階級則擠不進精華地段。

套房是一種「用低總價掩飾不合理的高單價」的產品,總價可能在500、600萬元,但換算一坪單價卻可能要80、90萬元,空間大小及銷售價格都不符合精打細算的中產階級需求;這些人只能退而求其次,挑選中古屋,或者往郊區或偏遠地帶購屋。

法國》中產階級年輕人 賴在爸媽家

從失業率來看,法國社會新鮮人有25%找不到工作;就算能有謀生的工作,中產階級也難以在銀行貸得足夠的款項在都會區內購屋,更因為「不夠窮」,而無法享受政府在都市近郊建造的「救濟房屋」,只好往離市區更遠的地方覓屋。

年輕的中產階級也發現,過去20年來,工資沒有太大的漲幅,但房價卻漲了一倍有餘;房子成了奢侈品,這些人就像《賴家王老五》(Failure to Launch)的崔普一樣,只好賴在爸媽家裡,省點開銷度日。兩代之間這種被迫共享資源的現象,甚至被社會學家描述成「兩代之爭」。

美國》房價竄升 中產階級難圓購屋夢

聯邦普查局(Census Bureau)調查顯示,自2000年到2005年,全美幾乎每一地區的居民,房屋開支負擔都急劇加重,但同時期內,家庭所得卻沒有增加,反而下降2.8%;房價激漲和收入停滯,使中產階級深感無力。

在房價激增、所得變低下,第一次買屋者,現在更難買得起房子;已經買了房子的,償付抵押貸款的能力也下降甚多,房屋遭到查封的案件急遽增加。美國近來強勁的房市榮景,可能很快變成惡夢。

從台灣、法國、美國的例子來看,中產階級的確有向下淪落的現象;他們無力負擔都會精華區的房價,只好撐著不買房子,或者將購屋目標移至郊區。面對這個什麼都漲、就是薪水不漲的現實世界,一向是社會中堅的多數中產階級,卻是政府忽視的弱勢族群。再這樣下去,中產階級的怒火,遲早要爆發。

【2006-12-25 聯合新聞網】

小辭典》什麼是M型社會?

【經濟日報/記者黃啟菱】

「M型社會」,是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所提出,就是中產階級逐漸向上下移動。其中,大多數人都流向低收入的底層,因而形成左右兩端高峰、中間低落的「M型社會」。這與社會觀察家三浦展去年提出的「下流社會」,概念頗類似。都在討論當代社會貧富差距日益擴大,中產階級已然蒸發。

在「M型社會」中,消費型態與商機都會改變。無法晉身上流階層的消費者,必須開始學習新的消費型態,那就是「感覺上流、價格下流」。企業這一方,要嘛就走向完全、徹底的奢華,攻向上流階層,再不然就是開始發展「新奢華產品」,但鎖定的是為數廣大的中低階層消費者。

【2006-12-04/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rren.chen 的頭像
    darren.chen

    兩個兒子的爸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