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我的主臥室也要像這樣設計一個獨立更衣室,浴室要做兩個面盆,我先生跟我一人用一個…」在內湖民權東路一個剛剛開賣的高級住宅案遇到住在附近的李太太在看房子。

她挽著包包帶著長期配合的室內設計師,在70幾坪的樣品屋內聽解說,感覺就像在自己的家一樣。上禮拜才剛剛簽完約的她說,趁著樣品屋還沒拆,已經來現場看過好幾次,希望兩年後交屋時,也要將房子打造得跟這間由知名設計師關傳雍一樣的高檔。

外國只有毛胚屋

接待中心或樣品屋,可以說是台灣房地產業最具代表性的「土產」。國外銷售房屋通常都只能看到一間空蕩蕩的「毛胚屋」或成屋,由仲介業務員口頭解說,根本也沒有預售制度,也沒有樣品屋這玩意。

在台灣,提起房地產樣品屋,第一印象就是雄偉、壯觀的接待中心,以及按原比例設計的豪宅空間。預售屋發展多年,樣品屋愈做愈精緻,愈做愈大,也衍生上房地產中下游產業每年近百億元的商機,在台灣寫下一段30年的傳奇故事。

台灣樣品屋的歷史有多久?得追溯至35年前台灣房地產業首創的「預售制度」。

當時建築融資不像現在容易,為了解決建築業資金不足、周轉困難的問題,政府開放建商可以用買方所繳的房價興建房屋,並搭配分期付款,降低購屋族的自備款。這不但成為銷售房屋的有利工具,也讓台灣代銷公司有了生存的空間。

預售屋賣的是未來的虛擬空間或說是個「夢」。為了讓客戶看得到、摸得到,當時台北房屋公司創辦人葉條輝首創「接待中心」吸引客戶上門看屋。

雖然,台北房屋不再呼風喚雨,但葉條輝想出按平面圖把未來完工後的房屋做出來給客戶看的創意,效果極佳,不但炒熱當時買氣,更因此引發代銷業界一陣跟風,這一沿用,也就開啟了樣品屋產業30年的發展。

早期接待中心較簡單,有些建商為了省錢,只用木材搭建,一旦用久了或遇到颱風、大雨時,還會擔心倒塌、漏水。樣品屋內主要是擺放未來房子的模型,以及洽談的桌椅,在外觀造型上不是很講究。

從模型到實品屋

後來,接待中心內不只擺放模型,還流行打造同樣尺寸的「實品屋」,讓購屋者可以實境體會未來房子的格局、長寬高等。

近五年來,接待中心的設計意境更上一層樓,不只擺脫三度空間展示的功能,現在已成為塑造品牌、情感氛圍與生活方式的銷售工具。接待中心的外觀不但要與案名配合,還要請知名設計師創造特殊風格,整個產業已發展得相當成熟。

以目前台北市高級建案的接待中心為例,一個案子編列三、四千萬元的打造費已經屬於常態,若再包含下游依附在預售制度的關聯行業,代銷業者估計,全台每年商機少則有數十億元,多則有可能突破百億元大關。

曾經在甲桂林廣告操盤過「潤泰敦仁」的慕樺廣告協理賴慶中說,早期資訊不透明,部分代銷公司都會將樣品屋尺寸刻意放大、把家具尺寸縮小或略去樑柱,等實際交屋時,客戶才發現房子怎麼比預期小很多,讓消費者對預售案敬而遠之。

不過,現在消費者意識抬頭,法令也愈趨嚴格,樣品屋原寸打造已經是基本原則。現在代銷業界的競爭層次已經提高到如何呈現與客戶一樣的生活方式,為的就是引起客戶共鳴、感動,進而下手購買。因此,各式的接待中心,也是最流行的生活文化的展示舞台。

而且行銷手法也要逆勢操作、差異化、製造驚奇。專賣豪宅的北市知名代銷公司樸園廣告,就從來不在接待中心設立「銷售櫃台」,客戶進樣品屋看房子時,看不到一排銷售人員坐在門口虎視眈眈等著「撲上」。

下游商機百億元

樸園廣告總經理李忠恕說,很多建商一開始也不能接受賣房子沒有櫃檯,但經過溝通後,建商也被李忠恕說服:「買高總價的豪宅,客戶是不會被你控制的,而且他們要的品味是要獨一無二的。」

而且高檔的接待中心就好像咖啡廳,客人坐在裡頭,完全沒有看屋的壓力。

兩年前,有代銷業者專門經營「貴婦看屋團」,接待中心現場不但隨時準備好五星級飯店的精緻小點心、瓶裝進口礦泉水,甚至連咖啡都是請師傅現場烹調,一切都是為了讓客戶感受到建商的用心與細緻,進而提高成交率。

這三年大量在淡水推案的鴻慶廣告,就率先在淡水推出完全峇里島風格的接待中心,不但接待中心外觀是斜屋頂,連樣品屋裡的家具、擺飾都來自峇里島,呼應住家的休閒度假風。

而深耕林口房市的遠雄建設,去年更租借一個小型摩天輪擺在工地,象徵遠雄在當地造鎮的決心與規劃,成為林口最具特色的接待中心。

不過,樣品屋通常都是臨時建築,銷售期半年過了就必須拆除,準備動工興建,蓋得再好都有消失的一天,既無法搬移也無法保留,但它所創造的文化與商機卻是生生不息,成為房地產業一頁特殊、獨有的傳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rren.chen 的頭像
    darren.chen

    兩個兒子的爸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