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城市人可能想著,今晚要去電影城還是要去shopping mall;蔡宜容則是丈夫陪著一對子女,在蘭陽平原的透天厝頂樓「露營」,看著滿天星斗。屋旁田地瓜果結實,深呼吸一口清淨的空氣,一家人深深感覺到與土地的緊密關係。

去年九月,這家人從台北市北投區搬離,成為宜蘭「新移民」的一分子。

原本在電視台工作的蔡宜容,離開人口兩百六十萬人的台北市,來到有蛙鳴星斗的鄉間,還圓了教舞心願。新租的透天厝一樓就是她的舞蹈教室,「要是住台北怎有可能?」用台北一半的價錢享有三倍大的居住空間。屋旁空地丈夫自種蔬果,就拿來打精力湯。

在人口不斷往都會集中的都市化遷移常態裡,正有一股「移民鄉間」的風潮正在城鄉間反向移動。隨著對生活品質的講究、競爭壓力的反思、子女教育的考量、實現夢想,許多人選擇「下鄉」。

網路連結 知識分子下鄉

寧願慢一點、靜一點、自在一點、便宜一點,「慢活」的新生活哲學,提供現代人回歸鄉居的理由基礎;網路科技的連結城鄉無時差,在家工作使人得以脫離城市;以及近年興起的民宿休閒風潮,也對知識分子下鄉過活,提供了安身立命的謀生之道。 

文字工作者「小花」去年底告別都市,遷居到花蓮吉安,電腦網路給了她遠離城市的可能。她翻譯、網站美編的接案工作照舊,許多案主甚至不知道她早就變成「鄉下人」。她身分成了自耕農,好依法能在波斯菊田中,蓋起簡單的農舍。小花說,既然一樣在家工作,為什麼不讓家建在更讓人心曠神怡的地方?「我不想住在都市鐵窗房子裡,已經很久啦。」

漁村歲月 牙醫身心安頓

在台北市開業十多年的牙醫師林克基,四年前偶然看到一紙召喚,決定走入無牙醫鄉,從台北市搬到台南縣北門鄉,每天巡迴四處漁村門診和北門鄉各學校教學童口腔保健。

從日復一日的同一診療室,到每天巡迴各村;由城市到鄉間,「晚上九點以後,漁村是一片寂靜,」醉心禪修的林克基在此找到身心安頓。「最麻煩的是吃,」他說,每天晚餐村裡唯一的麵攤子吃到膩了,只好將就吃微波食品啦。

枯木海石 何處沒有素材

如果在花蓮市街頭藝術家雲集的舊鐵道觀光夜市,看到在街頭大跳佛朗明哥舞愉己娛人的女郎,就是劉昭君。一年多前,她還是在台中市小有名氣的花藝設計師,如今是定居花蓮、領有證照的街頭藝術家,花蓮的枯木、海石都是她的創作素材。

捨棄穩定收入,卅八歲的劉昭君說她愛上花蓮的隨性,寧願在此白天投入藝術創作、教學,夜晚在街頭等待觀眾在她的小費箱裡「投下零錢花啦啦的聲音」,那不只是收入,對她而言,更是讚賞和認同。雖然常常不一定有知音,即使下雨,她仍自得地放起音樂,在雨中舞著她的一人舞曲。

抖落繁華 用薪水換悠哉

捨棄都市,擁抱鄉間,這是不少嘗過都市繁華者的新抉擇,放棄的可能是職場上的競爭快感,或是優渥的薪資與報酬,但是賺到的是優閒、夢想、或者適於孩子的優質環境。但心理調適、與家人溝通,十分重要。

曾是出版業者的郭雅聰決定離開都市,一搬家就是上山,在海拔七百公尺的台南縣東山鄉崁頭山上種咖啡。從前捧書的手,現在得兼養山豬。新生活從沒水、沒電、沒有柏油路的荒野狀態開始,幾乎棄絕都市文明。

蜥蜴小蛇 孩子們的玩伴

妻子施玲蘭帶著年幼子女上山,「山上沒有圖書館、沒有遊樂園」,妻子幾乎要抓狂。現在小孩在迷你小學就讀,蜥蜴和小蛇是玩伴,完全融入山野生活,是城市小孩沒有的生命經驗,郭雅聰覺得值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