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Sony公司的管理階層大地震,是截至目前為止,這個消費電子巨人改變思考模式最強有力的例證。

長久來觀察這家公司的人士說,Sony旗下有眾多日本籍的主管,6日卻任命外國籍的Howard Stringer出任執行長,儘管令人刮目相看,卻是早就該做的事,有助於讓該公司從封閉的企業文化中破繭而出。Sony在電視、雷射唱片、可攜式錄音機的早期發展史上,都扮演市場開路先鋒的角色,近年來卻面臨營收成長與盈餘令人失望的困境。

批評家指出,Sony的問題出在驕矜自滿和企業內鬥,以致未能察覺新的產業變遷趨勢,特別是以硬碟式數位音樂播放機結合下載影音內容的潮流,平白讓蘋果電腦藉一手開創出這種成功的獲利模式而重振雄風。

分析師說,日本籍高階主管相繼退位,以及不到十年前加入Sony的威爾斯裔美國籍主管Stringer獲得擢昇,凸顯Sony已認清內部積弊已深,需要痛下決心採納新方式。

Yankee Group分析師Michael Goodman說:「Sony現在請西方人當家,令人嚇一大跳。這顯示董事會已體認到,需要採取不一樣的手段。他們面臨前從未見的競爭,不論是中國大陸低價品的競爭,或新科技興起但他們嚴格說卻尚未建立據點的挑戰。目前為止,在接受這些新考驗方面,Sony不及格。」

原先,Stringer在Sony沒有經營實權,但現在則主控全局。出人意料之外,Sony的董事會一致同意任命他出任執行長兼董事長。這樁人事案可望在6月22日的股東會上獲得正式通過。

相對地,多位從基層幹起的Sony重量級主管將紛紛下台,包括前任執行長兼董事長出井伸之在內。出井伸之把Stringer引進Sony,而且力挺這位威爾斯裔的美國籍主管。其他即將淡出的主管包括:Kunitake Ando與原被視為出井伸之頭號接班人的Ken Kutaragi。 Ando與Kutaragi已放棄董事席位,Ando辭去總裁之職,Kutaragi則削減職權--領導他一手建立電玩遊戲部門。

Ando與Kutaragi在Sony的職權減輕,顯示該公司已跳脫傳統的思維模式,開始承認近幾年來表現不理想。原先各界以為,Sony具備成為多媒體強權的各種必備條件--既有的音樂、電影娛樂資產大可為該公司一向推陳出新的時髦電子裝置注入新血,讓自家產品與眾不同,競爭對手難以望其項背。

不料相反的情況卻發生了。優勢較少的對手,例如蘋果乃至於知名度更低的小廠,紛紛把Sony推擠到創新的邊緣地帶。讓Stringer接掌大位,用意即為推動立即的、大刀闊斧的改革,以把這家誤入歧途的公司重新導回業界領導者的正軌。

關鍵零組件的標準化,和代工製造商在電子工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已導致利潤萎縮與市場競爭加劇。Sony娛樂部門與電子部門的權利鬥爭,則拖慢推動把內容與裝置兩相整合的策略進度。

以致在蘋果、三星電子等電子廠商業務蒸蒸日上之際,Sony的運勢卻逐漸走下坡。例如,三星的股價自2000年初期以來,已大漲72%,而同時期Sony的股價則幾乎跌掉四分之三。

Stringer最近接受訪問時表示:「有趣的是,科技公司與純內容公司有時候看法相左。但過去一年半來,建立內容與裝置相互合作的關係,已是Sony推動整合策略的當務之急。」

讓對手乘虛而入

這種迫切性從Sony終於決定推出採用MP3數位音樂規格的隨身聽,可見一斑。多年來,該公司對市場通行的MP3規格嗤之以鼻,寧可用自己專屬音質較優的ATRAC規格。但轉而支持MP3,卻為包括蘋果在內的對手開啟大門,後者於是推出iPod,成為目前的市場領導者。

Yankee Group分析師Michael Goodman說,Sony Music原本不願支持被視為助長盜版音樂的格式,但若想銷售熱門的MP3音樂播放器,就不得不然。所以Sony在MP3市場施展不開。他說:「Sony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這種毛病。他們把繼續使用專屬規格的欲望當成至高無上的目標,卻不顧這些決定與市場潮流背道而馳。」

公司主管已提出,Sony的專屬規格愈來愈不是優先事項,現在,如何把更多的內容搬上自家裝置,才是關鍵。

如今,該公司大力宣傳Connect服務,設法讓它成為音樂及電影的傳播管道。Sony買下米高梅影業(MGM),也是助長Sony主導Blu-ray DVD規格的配套措施。

由美國籍的Stringer掌舵,可能有助於克服內部的內鬥,因為他在Sony無派系利益糾葛的問題,Goodman說。

「可期待的是,Howard Stringer為Sony注入市場主導的觀念,因為他之前曾待過Sony以外的公司,」他說:「他在Sony任職的時間夠長,有足夠的影響力,但也不會待得太久,以至於觀念被Sony內部的某一派同化。我期盼他接受的觀點是:Sony已成為更大生態系中的一分子。」

Stringer曾任Sony副董事長兼Sony美國電子與娛樂部門的執行長。Sony的美國分支為母公司貢獻將近30%的營收。

身為娛樂部門的負責人,他安撫旗下的藝人和主管,並且把麻煩人物逐出門外。例如,2003年,他把著名的Sony Music主管Tommy Mottola趕走,派前NBC主管Andrew Lack繼任。

任務艱鉅

Stringer可有得忙了。他曾任新聞記者,後來成為媒體公司主管,現在他將在紐約住宅與東京企業總部之間來回奔波。

他的副手包括即將接掌Ando遺缺的Ryoji Chubachi,此人擁有工程師背景,可彌補Stringer本人缺乏科技背景之不足。Chubachi將出掌Sony的電子部門。

要扭轉Sony的運勢,兩人面臨重大的挑戰。但分析師說,促成原本彼此不睦的各部門凝聚共識,一向是Stringer的長處。

Envisioneering Group分析師Richard Doherty說,Stringer是位全才型人物,在行銷、內容方面都有歷練,近來在科技方面也略有涉獵,領導Sony在數位音樂市場後來居上還來得及。

「此人的交際IQ極高,」Doherty說:「他的確具備整合Sony各部門所需的才幹。一旦Sony把旗下的資源朝相同方向整合起來,而不是任由各部門各自為政,即可凝聚成一股龐大的勢力。」

Doherty預言:「我認為,一年之後,外界在數位音樂市場提到Sony,會像現在我們提到蘋果一樣充滿讚嘆之情。」若是如此,那必定是Stringer展現外交手腕讓Sony內部團結一致的功勞。(唐慧文)

Sony公司的管理階層大地震,是截至目前為止,這個消費電子巨人改變思考模式最強有力的例證。

長久來觀察這家公司的人士說,Sony旗下有眾多日本籍的主管,6日卻任命外國籍的Howard Stringer出任執行長,儘管令人刮目相看,卻是早就該做的事,有助於讓該公司從封閉的企業文化中破繭而出。Sony在電視、雷射唱片、可攜式錄音機的早期發展史上,都扮演市場開路先鋒的角色,近年來卻面臨營收成長與盈餘令人失望的困境。

批評家指出,Sony的問題出在驕矜自滿和企業內鬥,以致未能察覺新的產業變遷趨勢,特別是以硬碟式數位音樂播放機結合下載影音內容的潮流,平白讓蘋果電腦藉一手開創出這種成功的獲利模式而重振雄風。

分析師說,日本籍高階主管相繼退位,以及不到十年前加入Sony的威爾斯裔美國籍主管Stringer獲得擢昇,凸顯Sony已認清內部積弊已深,需要痛下決心採納新方式。

Yankee Group分析師Michael Goodman說:「Sony現在請西方人當家,令人嚇一大跳。這顯示董事會已體認到,需要採取不一樣的手段。他們面臨前從未見的競爭,不論是中國大陸低價品的競爭,或新科技興起但他們嚴格說卻尚未建立據點的挑戰。目前為止,在接受這些新考驗方面,Sony不及格。」

原先,Stringer在Sony沒有經營實權,但現在則主控全局。出人意料之外,Sony的董事會一致同意任命他出任執行長兼董事長。這樁人事案可望在6月22日的股東會上獲得正式通過。

相對地,多位從基層幹起的Sony重量級主管將紛紛下台,包括前任執行長兼董事長出井伸之在內。出井伸之把Stringer引進Sony,而且力挺這位威爾斯裔的美國籍主管。其他即將淡出的主管包括:Kunitake Ando與原被視為出井伸之頭號接班人的Ken Kutaragi。 Ando與Kutaragi已放棄董事席位,Ando辭去總裁之職,Kutaragi則削減職權--領導他一手建立電玩遊戲部門。

Ando與Kutaragi在Sony的職權減輕,顯示該公司已跳脫傳統的思維模式,開始承認近幾年來表現不理想。原先各界以為,Sony具備成為多媒體強權的各種必備條件--既有的音樂、電影娛樂資產大可為該公司一向推陳出新的時髦電子裝置注入新血,讓自家產品與眾不同,競爭對手難以望其項背。

不料相反的情況卻發生了。優勢較少的對手,例如蘋果乃至於知名度更低的小廠,紛紛把Sony推擠到創新的邊緣地帶。讓Stringer接掌大位,用意即為推動立即的、大刀闊斧的改革,以把這家誤入歧途的公司重新導回業界領導者的正軌。

關鍵零組件的標準化,和代工製造商在電子工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已導致利潤萎縮與市場競爭加劇。Sony娛樂部門與電子部門的權利鬥爭,則拖慢推動把內容與裝置兩相整合的策略進度。

以致在蘋果、三星電子等電子廠商業務蒸蒸日上之際,Sony的運勢卻逐漸走下坡。例如,三星的股價自2000年初期以來,已大漲72%,而同時期Sony的股價則幾乎跌掉四分之三。

Stringer最近接受訪問時表示:「有趣的是,科技公司與純內容公司有時候看法相左。但過去一年半來,建立內容與裝置相互合作的關係,已是Sony推動整合策略的當務之急。」

讓對手乘虛而入

這種迫切性從Sony終於決定推出採用MP3數位音樂規格的隨身聽,可見一斑。多年來,該公司對市場通行的MP3規格嗤之以鼻,寧可用自己專屬音質較優的ATRAC規格。但轉而支持MP3,卻為包括蘋果在內的對手開啟大門,後者於是推出iPod,成為目前的市場領導者。

Yankee Group分析師Michael Goodman說,Sony Music原本不願支持被視為助長盜版音樂的格式,但若想銷售熱門的MP3音樂播放器,就不得不然。所以Sony在MP3市場施展不開。他說:「Sony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這種毛病。他們把繼續使用專屬規格的欲望當成至高無上的目標,卻不顧這些決定與市場潮流背道而馳。」

公司主管已提出,Sony的專屬規格愈來愈不是優先事項,現在,如何把更多的內容搬上自家裝置,才是關鍵。

如今,該公司大力宣傳Connect服務,設法讓它成為音樂及電影的傳播管道。Sony買下米高梅影業(MGM),也是助長Sony主導Blu-ray DVD規格的配套措施。

由美國籍的Stringer掌舵,可能有助於克服內部的內鬥,因為他在Sony無派系利益糾葛的問題,Goodman說。

「可期待的是,Howard Stringer為Sony注入市場主導的觀念,因為他之前曾待過Sony以外的公司,」他說:「他在Sony任職的時間夠長,有足夠的影響力,但也不會待得太久,以至於觀念被Sony內部的某一派同化。我期盼他接受的觀點是:Sony已成為更大生態系中的一分子。」

Stringer曾任Sony副董事長兼Sony美國電子與娛樂部門的執行長。Sony的美國分支為母公司貢獻將近30%的營收。

身為娛樂部門的負責人,他安撫旗下的藝人和主管,並且把麻煩人物逐出門外。例如,2003年,他把著名的Sony Music主管Tommy Mottola趕走,派前NBC主管Andrew Lack繼任。

任務艱鉅

Stringer可有得忙了。他曾任新聞記者,後來成為媒體公司主管,現在他將在紐約住宅與東京企業總部之間來回奔波。

他的副手包括即將接掌Ando遺缺的Ryoji Chubachi,此人擁有工程師背景,可彌補Stringer本人缺乏科技背景之不足。Chubachi將出掌Sony的電子部門。

要扭轉Sony的運勢,兩人面臨重大的挑戰。但分析師說,促成原本彼此不睦的各部門凝聚共識,一向是Stringer的長處。

Envisioneering Group分析師Richard Doherty說,Stringer是位全才型人物,在行銷、內容方面都有歷練,近來在科技方面也略有涉獵,領導Sony在數位音樂市場後來居上還來得及。

「此人的交際IQ極高,」Doherty說:「他的確具備整合Sony各部門所需的才幹。一旦Sony把旗下的資源朝相同方向整合起來,而不是任由各部門各自為政,即可凝聚成一股龐大的勢力。」

Doherty預言:「我認為,一年之後,外界在數位音樂市場提到Sony,會像現在我們提到蘋果一樣充滿讚嘆之情。」若是如此,那必定是Stringer展現外交手腕讓Sony內部團結一致的功勞。(唐慧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rren.chen 的頭像
    darren.chen

    兩個兒子的爸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