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東京市區,規模不一的地下河川就像地下鐵路網一般,逐漸交織成型。
|
「洪水無處可去,市區河川經常鬧脾氣。」東京都建設局河川部計畫課長舛原邦明說,十八年前神田川帶頭造反,水淹三千多戶,慘重災情給了日本當頭棒喝,也催生神田川「環狀七號線地下調節池」。
調節池是放水路的縮小版,都是具有分洪、貯洪功能的地下河川。它在環狀七號線公路下方五十公尺(地鐵在地下卅公尺),蓋一條巨大通水隧道和四座蓄水槽,連結神田、妙正寺及善福寺川等三條易氾濫河川,蓄洪量五十四萬噸,相當於兩百九十六個標準游泳池水量。
學大禹 疏導代替圍堵
七年前啟用的第一期調節池上場迎戰豪雨,淹水戶從三千多戶驟減至四十六戶。兩年前第二期工程完工,十八號颱風再測試,調節池逼近滿水位,卻創造零災情紀錄。
調節池也是錢堆出來的,工程造價台幣三百六十億元,每年還得花一億元維護。回顧以往水災的損失動輒四、五十億元,舛原邦明說,避免七到十次水災就回本了。
東京的地下河川正火速推進中,既要解決積淹水的「近憂」,還得因應極端氣候強降雨的「遠慮」,關西的「水都」大阪也如法炮製。
「這是師法大禹『以疏導代替圍堵』的治水理念。」舛原邦明表示,搭配其他治水措施,未來東京排水系統的抵抗力將從目前每小時降雨五十毫米,倍增至一百毫米。
治水經費規模 冠全球
十二年來,東京每年治水經費至少兩百一十六億台幣,規模之大全球絕無僅有,說穿了是亡羊補牢。
為發展工業,東京和大阪曾大量抽取地下水,精華區地勢都低於海平面;都市規模快速擴張,地表逕流暴增,對大雨愈來愈難招架。
不是每個城市都要學東京和大阪花大錢蓋地下河川,但日本在卅多年前就懂得都市分洪、滯洪,相信國人最不希望看到卅年後,台灣的治水仍只剩政治人物的口水而已。
全文網址: 地下神殿分洪 日本人造河趕水患 - 治水防災 - 提升台灣 - udn時事話題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332580#ixzz1T5JhHmZR
Power By udn.com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