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終身醫療險不是不能買,而是保戶應該對自己未來的醫療風險,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並且用正確的方法,將風險移轉或控制住。終身醫療險僅僅是其中的對策選項之一,但並不是唯一。







去(2007)年8月底時,無上限終身醫療險停賣之前,曾經在市場上引發一波熱賣潮。當時,許多業務員都慫恿保戶購買這類「末代保單」。過去,也有非常多的讀者及朋友,曾經問過筆者「到底是買定期醫療險?還是終身醫療險?」

因為他們所接觸到的許多業務員,都是這麼告訴保戶:「如果有能力的話,最好還是選擇終身型保單」。筆者認為業務員的這番理由,其實隱含著以下兩點假設:

理由一、終身醫療險是採取「平準費率」,所以也比採「自然費率(每年或每五年調漲一次)」的定期醫療險要划算。也就是說,由於定期醫療險保費會隨著年齡加大而成長,所以「保費會越來越貴」。

理由二、終身醫療險是「限期繳費(通常是10、15或20年),終身保障」,因此,要比每年都要繳費,而且繳費終身(例如75或95歲)的定期(一年一約)醫療險要划算。

對此,筆者實際比較了同一家保險公司,所發行的定期及終身醫療險附約。從下表一中可以看出,雖然定期醫療險同一性別、年齡、日額給付的20年後年繳保費,比之前貴了1.3倍左右,但是在經過通膨調整之後,保費恐怕比現在繳的水準還要低。

表一、定期醫療險20年後保費看起來貴很多…

繳費年齡
日額給付1000元的年繳保費
30歲(開始投保)
2279.89元
49歲
3053.07元
…但是經過通膨調整後,卻一點都不高:
假設通貨膨脹數值
20年後年繳3000多元保費,經過通膨調整後的現值
1.50%
2,256.63元
3.00%
1,660.24元
說明:以上是以30歲男性,投保日額給付1000元所換算的某家保險公司定期醫療險附約年繳保費數字

表一顯示:如果每年物價成長率都維持在1.5%左右,20年後的年繳保費跟現階段是差不多的。也就是說,只要每年通貨膨脹率高於1.5%,保戶未來的繳費負擔只會比現在便宜,而不是更貴。所以,業務員的第一項假設,是有數字障眼法的陷阱存在的。

另外以第二個假設為例來看,由於終身醫療險附約是採「限期繳費,終身保障」的方式。因此,如果保戶是從30歲開始投保,繳費期間就只到49歲時截止。

但是如果是定期醫療險附約,保戶為了繼續擁有醫療保障的照顧,必須每年加購保障(定期醫療險雖然是「一年一約」的保單,但卻有「保證續保」的機制)。這樣一來,總繳保費絕對是隨著保戶的年齡增加而提高。 從表二當中可以看出,終身醫療險附約20年的總繳保費,是固定在「24萬多元」上,但是定期醫療險附約的總繳保費,則會逐漸增加。假設保戶從30歲開始投保,一直到95歲過世,總繳保費將高達73萬元,約等於是終身醫療險總保費的三倍。

表二、定期醫療險的總繳保費,會隨著保戶年齡增加而提高:

總繳保費
終身醫療險附約
定期醫療險附約
20年
只繳費20年,每年
12,030,總共240,600
49,752.50
30年
93,649.55
40年
180,962.16
50年
334,122.16
65年
728,113.64
說明:以上以30歲男性,投保日額給付1000元的情形,終身醫療險為倍數型(無身故、全殘保險金),20年期繳費數字

單從「總繳保費」的角度來看,繳費持續累積的定期醫療險,的確有其先天上的缺點存在。不過,要立刻斷言業務員的第二項假設「定期醫療險不如終身醫療險」,似乎還言之過早。

因為從下圖中可以看出,假設保戶的投保年齡低於43年左右,總繳保費就會與終身醫療險的金額相同。以30歲開始投保為例,保戶在73歲之前的定期或終身醫療險的總繳保費都是相同的。

這個73歲的門檻,是指所有保戶的平均值,而不是單一的個人。如果保戶不健忘的話,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2006年國人的平均餘命,男性為74.57歲,女性則為80.81歲。

筆者不否認,有些人壽命會比上述的平均餘命長些;有些人則否。同時,關於「大限之年」這件事,是除了上帝之外,都不可能預先知道的。但是,光是這一點,就應該是保戶捨定期而就終身的唯一關鍵嗎?恐怕也未必。

首先,由於通貨膨脹的影響,如果終身醫療險只買日額給付1000元,那等於是沒買。因為20、30年後的那日額給付1000元,與現在的1000元差距甚多。所以,醫療險的日額給付最好要超過1000元,才能應付未來的實際所需」。

表三、隨著通貨膨脹的增加,多年後的1000元比現在縮水很多:

日額給付1000元的現值
10年後
737.42
20年後
543.79
30年後
401.01
40年後
295.71
50年後
218.07
60年後
160.81
說明:上述是以每年通膨率3%來估算

但是從上表可以看出,隨著通貨膨脹的增加,原本固定給付的金額現值,將縮水不少。所以,筆者過去在面對許多朋友的詢問時,都是這樣建議:可以購買定期醫療 險附約而非終身醫療險,同時也不必急著在投保之初,就一口氣將未來的保障全數買滿,而是隨著時間的增加,而提高住院日額的保障。

其中,「不一次買滿」的理由當然是考慮通膨的因素;至於以定期醫療險取代終身醫療險的目的,就在於「終身醫療險的年繳保費,會比定期醫療險貴上很多」。以 30歲男性為例,日額給付1000元的終身醫療險(倍數型,保費比有身故、全殘給付的「帳戶型」便宜許多)年繳保費,大約是定期險的五倍有餘。

假設這位30歲的男性保戶認為「購買日額給付2000元,才足以支付住院一天的病房差額」,那麼,投保20年期繳費的倍數型終身醫療險,一年保費要2萬4000多元;但是定額型保單的年繳保費,可以降低到5000元有找。

為此,筆者假設了這麼一個狀況:30歲男性,直接投保日額給付1000元的定期醫療險附約,然後將定期醫療險與終身醫療險的年繳保費差距,放到銀行生利息。當20年後,保戶再從銀行帳戶中,每年提錢出來繳交定期醫療險的保費。

假設銀行定存利率每年平均1%,帳戶內的餘額還夠保戶,支付每年增加的定期醫療險保費,一直到78歲為止;假設定存利率為3%,也足以支付到保戶91歲時。

表四、將定期與終身醫療險年繳保費的差額存入銀行,定期複利增漲的餘額,還夠保戶支付多年定期醫療險的保費:

銀行定存利率水準
銀行帳戶內的餘額可以繼續支付定期醫療險的最高年齡
1.0%
78歲
1.5%
80歲
2.0%
83歲
2.5%
87歲
3.0%
91歲
說明:上述保費計算,是以30歲男性,投保某家保險公司日額給付1000元的定期及終身醫療險附約為例

既然日額給付的金額,會隨著通膨而縮水,同樣的道理也會發生在保戶所支付出去的保費。如果是這樣,保戶為何不先把其間的差額儲存起來或投資,日後再拿生利之後的餘額,繼續支付之後的定期醫療險保費?

當然,以上「定期險優於終身險」的理由,也有相當的風險。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便是:隨著身體健康狀況變差,可能會遭到保險公司拒保或加費。不過,假設保戶能將定期與終身醫療險間的差額儲存生息,當做日後的一筆醫療基金,還是有滿大的幫助的。

表五、在平均報酬率2%之下儲存生息,在不同年齡下的帳戶金額,以及可以住院的天數:

帳戶累積金額
換算住院天數
49歲
236,988.73
237天
59歲
288,887.94
289天
69歲
352,152.79
352天
79歲
429,272.28
429天
89歲
523,280.52
523天
95歲
589,298.85
589天
說明1:前20年是以30歲男性,投保某家保險公司日額給付1000元的定期及終身醫療險附約為例;之後則不買任何醫療險
說明2:上述假設金額以及換算的住院天數,是指保戶在49歲後,每一特定年紀之前,完全沒有住院紀錄的數字。如果保戶之前有就醫支出,相關數字就會有所變動
說明3:換算住院天數是以「日額給付1000元」為例,但是帳戶內與理賠金額都尚未將通膨因子列入考量

以上表五為例,在年平均報酬率只有2%之下,保戶將前20年定期與終身醫療險附約的差額,做為未來老年醫療帳戶。從50歲開始,不再額外提撥醫療基金,但是仍然持續儲存生息。在保戶不同的年齡之際,帳戶內金額都足夠讓保戶住院超過數百天(以日額給付1000元為例)。

另外,就算保戶從50歲開始,平均每年住院一定的天數(也就是從這個醫療帳戶內,提錢出來支付相關醫療費用),但是從下表六中可以看出,這個醫療帳戶仍然能為保戶提供一定歲數的保障。

表六、在平均報酬率2%之下儲存生息,就算沒有保險的保障,每年也固定有醫療開銷,醫療帳戶內餘額還是能發揮一定的保障:

49歲後,每年平均住院天數
帳戶內餘額可以支付醫療費用的最高年齡
5天
到95歲時,帳戶內還有21萬多元
10天
81歲
15天
68歲
20天
63歲
說明1:前20年是以30歲男性,投保某家保險公司日額給付1000元的定期及終身醫療險附約為例;之後則不買任何醫療險,但平均每年住院不同天數
說明2:以上住院日額假設為1000元,但是帳戶內及理賠金額都尚未將通膨因子列入考量

不過,以上假設前提必須是:保戶雖然不買終身醫療險,但卻應該把終身及定期險的差額,紮紮實實地儲存下來。而不是因為覺得終身醫療險比較貴,為了省下那一年上萬元的保費,改買定期醫療險,而把其中的差額吃喝花盡。

筆者想要再一次強調,終身醫療險不是不能買,而是保戶應該對自己未來的醫療風險,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並且用正確的方法,將風險移轉或控制住。終身醫療險僅僅是其中的對策選項之一,但並不是唯一。

過去,有些讀者會因為身體狀況差,被保險公司拒保而灰心失望。不過,筆者想藉此文章鼓勵許許多多,為將來醫療開銷異常擔憂的一群讀者:就算買不到終身醫療險,還是可以透過定期儲蓄、投資的方式,為自己創造出一個「醫療帳戶」。

或許在這篇文章刊登出來後,有讀者會這麼說:「我就是有錢沒處花」,或是「我擔心錢存銀行之後,還會提出來亂花…」。如果是這樣,筆者也只能建議這些保戶,去買一張終身醫療險了。

===============================================
【本附約有效期間及保證續保】
本附約保險期間為一年,保險期間屆滿時,於主契約有效期間內,要保人得交付續保保險費
,以逐年使本附約繼續有效,本公司不得拒絕續保。
本附約續保時,依續保生效當時報經主管機關核可之費率及被保險人年齡重新計算保險費,但不得針對個別被保險人身體狀況調整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arren.chen 的頭像
    darren.chen

    兩個兒子的爸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