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編譯 于倩若】

林業過去是芬蘭最主要的產業,但相關業者因面臨生產成本上揚、需求疲軟以及生產過剩的困境,存續不易,過去三年已裁減逾8,000個工作機會。如今,金屬、機械和電子已取代木材和紙,成為芬蘭最主要的出口產品。

林業過去曾是芬蘭的主要產業,但如今,金屬、機械和電子已取代木材和紙,成為芬蘭最主要出口品。圖為芬蘭木材運輸業者在森森裡採集原木。
彭博資訊

1990年代是林業的黃金歲月,當時木材價格高昂。1995年,媒體大亨梅鐸為了掌握印報用紙,甚至親自到芬蘭首都赫爾辛基「求紙」。但在市場需求強勁刺激下,許多歐洲造紙商過度擴充產能,也使紙價在2001年開始下滑。

根據研究機透RISI的資料,2001年至2002年,北美市場紙價下跌19%,歐洲紙價在2001年到2005年也滑落20%。但在此同時,木材、能源和勞力成本卻上揚,不但吃掉業者藉削減成本省下來的錢,也迫使業者不得不採取裁員的手段求生。

芬蘭的芬歐匯川集團(UPM-Kymmene)在2006年3月展開芬蘭史上規模最大的裁員計畫,目標在三年內裁減2,500個工作。2007年10月,芬歐匯川勁敵Stora Enso公司也說,會裁員1,100人。

而俄羅斯決定調高木材出口關稅,也讓芬蘭林業公司的處境雪上加霜,因為芬蘭紙漿廠使用的木材約有20%來自俄羅斯。計劃在今年關閉芬蘭東北部紙漿廠的Stora Enso甚至揚言,若俄羅斯按照計畫調高關稅,將關閉更多紙漿廠。

芬歐匯川是庫桑科斯基(Kuusankoski)城鎮提供最多工作機會的企業之一,庫桑科斯基則是芬蘭主要工業區。所幸芬蘭經濟體質健全,遭到芬歐匯川解僱的工人,大多能在紙漿廠關閉後一年就找到新工作。

以其中一名離職員工羅伊提為例,他在結束30年紙漿廠職業生涯後,與同事合夥成立石料加工廠,成功開創事業第二春。另一名芬歐匯川前職員魯卡里也很幸運,被解僱後「立刻」在Enpower林業維護公司找到新工作。

芬歐匯川關閉的Voikkaa紙廠廠房已改名為「Voikkaa企業園區」,有17家企業進駐,包括羅伊提的工廠。更多公司也準備進駐。

林業工人發揮創造力和芬蘭經濟順利轉型,從昔日以林業為主轉而發展其他產業,是林業裁員未對芬蘭經濟與就業造成重大衝擊的關鍵。2007年芬蘭經濟成長率估計達4.4%,去年就業市場新增5萬個工作機會,失業率也下滑。

其他產業順勢填補了林業萎縮留下的缺口。據2006年的資料,金屬和機械產品占芬蘭出口的34%,電子產品占25%,林業產品出口占20%。在芬蘭最大企業、也就是全球第一大手機製造商諾基亞的帶領下,電子產品出口自1990年代以來一路強勁成長,表現尤其出色。(取材自路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