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來,不少上市櫃公司宣布減資,包含:觀光類股股王晶華飯店八月減資72%(15.5億)、數年前推出電子雞風靡全球的IC設計大廠凌陽十月宣布減資50%(51億)、老牌電子公司光寶科也在最近宣布明年將減資30%(87億)。其中,晶華是繼九十一年三月減資50%之後,第二次減資,資本額從四十二億減到上市公司的最低門檻六億。

 

 

不同於以往宣布減資的公司,如茂矽、國揚、聲寶等等,都是為了打消虧損,不得不減資。前述宣布減資的晶華、凌陽、光寶科等卻是因為手上現金太多,眼下又沒有適當的投資機會,所以選擇減資,將現金退還給股東,有人戲稱這是大股東吃肉,小股東喝湯,皆大歡喜的戲碼。

 

 

但減資退現金真的令大小股東皆大歡喜嗎?首先我們來看看短線股價的變化,晶華、凌陽、光寶科宣布減資後的幾天,股價的確都以利多反應,但是激情維持不了太久,股價就出現拉回,雖然幅度不等,但是在利多消息出爐時追高的投資人大多套牢。(晶華宣布減資後,股價高點為103.5元,二十三日收盤股價為92.5元;凌陽宣布減資後,股價高點為35.7元,二十三日收盤股價為33.4元;光寶科宣布減資後,股價高點為45.9元,二十三日收盤股價為41.05元;)

 

 

反觀減資之後再上市的公司,如國揚、茂矽,近來股價狂飆,不少投資人都後悔沒有在減資之後就馬上買進,喪失享受天天漲停板的機會。

 

 

其實,國揚、茂矽股價大幅揚升是因為產業有了轉機或是公司有了新的發展策略,財務結構和公司體質又獲得改善。(不過對於原持有股東而言,大多還處在嚴重虧損的狀態下)減資只是一個契機,不代表公司股價一定會飆漲。

 

 

那麼對投資人來說,面對這兩種型態完全不同的減資(相信今後減資的公司只會越多,不會減少),應該如何因應呢?

 

 

我個人建議,投資人與其以利多解讀減資,從而作為進出市場的依據,不如評估公司的未來性。公司如果身處在一個蓬勃發展的產業中、公司的經理人素質優秀、策略正確,即使不減資,未來只要獲利持續成本,即使股本較大,股價上揚仍是可以期待的。

 

 

相反的,如果產業景氣低迷、公司的發展策略又有問題,再怎麼減資也就不了這家公司,股價想要有好的表現,恐怕是阿婆生子(難啊!)。

 

 

因為,股票上市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募集公司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減資,等於是丟掉未來打仗要用的武器。除非該公司身處的產業相當成熟、該公司又有正確的經營策略、優秀的經理人,否則,在瞬息萬變的產業環境中,減少自己手中的武器,實在不是聰明的作法,頂多只能算是上中下策當中的中策。

 

 

舉例來說,以第三季季報來看,鴻海帳上現金只有30億元,華碩帳上現金只有52.7億元,佔股東權益分別只有1.4%和4.2%,但鴻海和華碩都還在發債籌資,目的就是為了擴張版圖。鴻海、華碩的發展方向一定對嗎?難說,但是他們保有攻城掠地的機會,未來的想像空間十足。

 

 

所以聰明的投資人,你應該知道在減資年代裡,怎樣才是正確的投資策略吧!

引用:http://editorland.chinatimes.com/hu/archive/2006/11/24/2768.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