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udn.com/NEWS/MEDIA/3490994-1448840.JPG) |
|
|
西溪濕地的建築低調,與自然和諧相存。
記者周立芸/攝影 |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udn.com/images/mainpage/photo_1_bottomleft.gif&width=7&height=5) |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udn.com/images/mainpage/photo_1_bottomright.gif&width=7&height=5) |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udn.com/images/mainpage/2003/travel/space.gif&width=7&height=7) |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udn.com/images/mainpage/photo_1_topleft.gif&width=7&height=6) |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udn.com/images/mainpage/photo_1_topright.gif&width=7&height=6) |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udn.com/NEWS/MEDIA/3490994-1448843.JPG) |
|
|
西溪人家展示西溪濕地人生活的軌跡。
記者周立芸/攝影 |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udn.com/images/mainpage/photo_1_bottomleft.gif&width=7&height=5) |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udn.com/images/mainpage/photo_1_bottomright.gif&width=7&height=5) |
|
![](https://imageproxy.pixnet.cc/imgproxy?url=https://udn.com/images/mainpage/2003/travel/space.gif&width=7&height=7) |
【記者周立芸/浙江報導】水是浙江旅遊的靈魂,水鄉古鎮之外,已開始整修的大工程京杭大運河,以及設在杭州的中國大陸第一座濕地國家公園—西溪濕地公園,在浙江休閒地圖上逐漸發亮,匯集成壯觀的水文化旅遊主題。
西溪濕地 蘇軾、米芾曾寄情
浙江的西溪濕地國家公園去年開幕,預計明年全部完成,在杭州市西北邊,距西湖約5公里,總面積10.08平方公里,目前開放遊憩的面積3.46平方公里,可以搭搖櫓船遊河。門票人民幣40元。
濕地河岸有木椿固定,平均水位1.6公尺,深處達5、6公尺。水平面上偶爾露出水族棲居的洞穴,船上的解說員指著那些土洞告訴大家「圓的是水蛇、方的是龍蝦」,遊客都希望船走慢一點、能不能有個機會看看洞穴主人出門或回家。
西溪濕地70%面積是水,河港、池塘和湖沼交錯,岸上綠意成蔭,被歸類的南方濕地。不過此處並非無人沼澤,早在1600多年前即有人跡,而且還有輝煌人文紀錄。
西溪的空濛煙景啟發文人雅士的靈感,所謂「一曲溪流一曲煙」,它最美之處是具有「冷、野、淡、雅」的意境,蘇軾、米芾和張岱這些知名文人在此留下詩畫。據說施耐庵就是在西溪寫成「水滸傳」,令人想在這一帶找找梁山泊的影子。
文人與此結緣,留下他們蓋在水邊的「秋雪庵」、「泊庵」、「西溪草堂」等別業,茅蘆雅舍別有風情。但人類活動也帶來破壞,養豬業和種果樹影響西溪的水質,變成國家公園後才得到喘息恢復的機會。
果樹則多保留,目前最多的是柿子有2800棵,而且還有高齡300歲的柿樹,年輕的也有70多年。西溪濕地到秋天舉辦火柿節,時間在9月下旬到10月上旬。火紅的柿子和如雪的蘆花是西溪秋天最醉人的風景。
濕地裡有個「西溪人家」展示館,用蠟像展出這一帶人歷來的生活方式,也安排手工藝展演如刺繡等。比較起來,西溪的濕地生態如植物、鳥類、水族生物的深度展示仍嫌不足。
京杭大運河 全長1747公里
京杭大運河是浙江另一處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觀。全長1747公里的大運河,到浙江是終點,現在中國大陸為了南水北調解決北方缺水,展開工程將古老的京杭大運河作為送水渠道,工期5年。一度沒落的大運河又重新成為焦點,中國大陸並且規畫將大運河申請為世界文化遺產。
大運河沒落的時代,水汙染嚴重,杭州市運河兩岸甚至曾經要圍起玻璃隔阻臭味,整治之後逐漸恢復生機。嘉興市區內的大運河目前已有模有樣,河岸整修建築、搭橋造景,美化工作已經看到成果,老房子古樣貌,努力追尋運河最風光年代的景況,嘉興的大運河有些河段,看來竟像擴大版的江南水鄉古鎮。
臨運河邊嘉興修了一座船文化博物館,因為嘉興造船業發達,館中展出歷代不同功能的船模型和背景說明,展示嘉興與水相伴所發展出來的工業技術成就,目前也是大運河遊程的景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