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日本橋是東京最著名的歷史地標,但在高架道路陰影下風華盡失。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準備在卸任前批准一項浩大的高架道路地下化計畫,讓日本橋重見天日。
美聯社 |
|
 |
|
 |
|
|
【編譯田思怡/報導】英國泰晤士報報導,即將於下月卸任的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政績已大致底定,他準備在卸任前成就最後一件可以拿來炫耀的大工程:讓東京重要地標「日本橋」重見天日。
高架道路 罩頂四十多年
四十多年來,日本橋躲在交通繁忙的高架道路下,不見天日。趕在一九六四年東京奧運前建成的九線道高架道路是鋼筋水泥龐然大物,當時是日本現代化的象徵。
在高架道路的陰影下,日本橋風華盡失。頭頂上車聲震耳欲聾,腳下河水又髒又臭。小泉的顧問伊藤茂教授最近把日本橋列為「全日本最醜的地方」。
小泉可望在幾周內批准總經費一兆一千億日圓(台幣三千一百億元)的計畫,讓日本橋昔日風華重現。最大的工程是把高架道路移到地下。
橋上銅匾 各地距離基準
日本橋建於一六○三年,並在一個世紀前重建,是使東京躍升為首都的功臣。往來於日本橋的貿易使東京成為十七世紀的商業和文化中心。迄今橋中間的一個小銅匾額仍是計算各地到東京距離的基準。
小泉二○○一年上任時,就認為日本橋應重見天日。他召集最優秀的工程師和建築師研究如何「開天」,讓日本橋成為觀光景點。目的雖簡單,但實現這項計畫將是史上最昂貴和最複雜的土木工程之一。
日本橋位於東京最古老的金融和商業區,四周建築都是日本大公司的總公司,在這些大公司旁邊大興土木是小泉的工程師必須面對的多重難題之一。
想「開天」 要克服三難題
工程另有三大挑戰。首先,日本橋上方高架道路不可或缺,交通不可一日中斷,須先建好新路,再拆舊路。
其次,目前行經河上的高架道路約兩公里長,移入河底部分該有多長,必須考量,理論上須更長。第三大挑戰是河底下的空間已被占據,原已有兩條地下鐵道和巨大的下水道系統,這表示新河底道路須繞過這些設施。
相形之下,英國前首相柴契爾夫人任內留下來的英法海底隧道,比小泉想要名留青史的大工程簡單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