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7歲的謝浩誠,從資訊工程師轉型成草莓農夫 ,不旦一圓田園夢,更躲過這波科技人的失業潮。他的草莓園採用台灣罕見的高架式栽培法,讓草莓更能保持清潔、安全、無農藥。農委會/提供 |
|
謝浩誠念書時學的是資訊,就業後一直在資訊業擔任維修工程師;他說自己那時和很多年輕科技人一樣,成天拚命工作,日夜顛倒、加班熬夜,「年薪破百萬,健康一級爛」。而且他越來越覺得這種生活很無趣,難道就要這樣過一生嗎?
思考許久,謝浩誠決定轉換跑道,要找一個兼顧健康和興趣的職業。他一向愛種盆栽,心裡隱隱有著務農的念頭,於是前年他參加漂鳥營,三天兩夜的農業體驗之旅後,更讓他毅然決然放棄高薪的科技人生活,要朝農業的夢想前進。
一開始,家人朋友和同事都全力反對,不斷勸阻,直說種田太辛苦,他又是門外漢,根本是癡人說夢、頭殼壞去。謝浩誠卻很堅持,決定栽種他最愛吃的草莓。但他很清楚自己在農業領域仍是新手,於是他換下白領,改載斗笠,到桃園區農業改良場實習,跟著研究人員和專家,一步一腳印地從頭學。
準備了一年,謝浩誠去年在桃園租到四分農地,靠著貸款、儲蓄和家人贊助,投入400多萬元,去年成立草莓園。每天守著陽光、汗水和土地,還有園子裡一株株嬌嫩的草莓,辛勤耕耘,再也不是那個沒日沒夜坐在電腦前的苦悶工程師。
但謝浩誠並不以此為滿足,年輕的他認為,「漂鳥」不只是要引進年輕農民,更應產生一群勇於嘗試新技術、新方法的新農民,帶動農業的改革。就拿他最愛的草莓,草莓容易殘留農藥的問題一直讓人詬病,謝浩誠就引進台灣少見的高架式栽培法,讓草莓不會直接接觸土壤,不易有病蟲害和污染,還進口一台以色列製造的施肥、灑水機器,在高科技化管理下,讓他不必噴灑農藥,也能種出最好的草莓。
最近謝浩誠的草莓園開始收成,去年底他更成立觀光草莓園,開放遊客觀光採草莓。許多遊客看到高架式草莓園都大感好奇,也很樂意購買他的安全草莓。三個月來,謝浩誠算一算,每月平均約有10萬元的收入呢!
尤其近來經濟嚴重衰退,謝浩誠以前在資訊業的同事和朋友,最近放著無奈的無薪假;他們看到他一身汗水、泥土的忙碌莊稼漢模樣,再也忍不住羨慕的眼光。
但最讓謝浩誠滿足的,是賺到了身體的健康和心靈的富足。他說,兩年多來,他也掙扎過,懷疑自己離開表面光鮮的資訊業是不是錯了,更曾覺得務農實在很累很苦。所幸後來他慢慢想通,務農雖辛苦,又賺不了大錢,但「只要用心,就不會餓死」,畢竟做農夫不必擔心失業減薪,不必在昏暗的辦公室加班,農夫的體力工作再辛苦,也有大自然的陽光清風和蟲鳴鳥叫為伴啊!
謝浩誠漂鳥圓夢歷程
●前年參加漂鳥營
●放棄科技人生活,改務農種草莓
●引進「高架式栽培法」,不必灑農藥
●投入400多萬,去年成立觀光草莓園
●最近開始收成,近三個月平均月入1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