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台,一個夢想空間;一處可以在春天賞花、夏日午寐、秋季賞月、冬夜圍爐的美好地方……
因為男主外、女主內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室內與室外一直被理所當然分隔成陰性與陽性空間,尤其當女性也如同男性般出遠門、旅行飛翔之後,現代「陰/陽」空間要得到協調,便要有一座好的橋樑與媒介,歐洲摩登民宅建築裡日漸重視與擴大比例的「露台」設計,便是希望打破以往個性鮮明的「陰/陽」空間,讓主人們在一個純粹中性,繽紛多元充滿旅行幻想,並以蒼天為布幔、木板為床舖的原始空間裡,盡情發揮自我、凝視自己。
露台風景 讓想像飛翔
早期台灣的建築為了爭取居住面積,很可惜的將露台改建成室內空間,甚至還搭成了「鴿子籠」,室外納入了室內,空間上少了一個透氣的出口,住在房子裡的人便容易怨懟;很幸運的,我是一個在開放露台長大的孩子,春天賞花、夏日午寐、秋季賞月、冬夜圍爐,都在媽媽巧手裝扮的露台空間裡,望盡台灣南國四季天地大美,休假日全家人也不急著出遠門,因為從各地旅行帶回來的餐巾、刀叉與瓶瓶罐罐等,都被媽媽用來妝點露台餐桌,一個濃縮世界各國圖像的露台風景,天天像旅遊頻道,讓我想像飛翔。
終於我飛到布魯塞爾,一個擁有一座自己裝扮的露台,就像女性出外旅行般普遍的城市,當象徵大地甦醒之復活節來臨前,彷彿全民運動般,全城皆邊絞盡腦汁討論著各式為露台裝飾的點子,邊忙著清掃經過冬季北風肆虐,帶點苔蘚、露出滄桑感的戶外家具,待春天指令一下,大夥兒迫不及待搬出所有盆栽、藤竹桌椅、軟墊、遮陽傘等等傢俬,左鄰右舍全又聚在露台看星星、吃飯、喝酒、做瑜伽了。
露台烤肉 就像野外露營
歐盟城市綠化空間佼佼者的布魯塞爾,對於露台布置已不限於花草蟲獸,俯拾皆是下,能開創另一翻視野才能深入人心;讓人沉潛靜心的東方元素,在露台上仍然看得見設計師的喜好,尤其是藤、竹、藺草、柚木、石頭等帶有自然主義的素材,例如比利時建築設計師Maria Raucent與 Olivier Provoost,將中國庭園裡的池塘搬進露台,游著鯉魚與浮著蓮花的池塘,鋪上清水石,並在露台周圍擺上竹子做為視覺遮掩林,一股在西方遇見東方的禪意美學油然而生。
英國老牌家具設計師Lloyd Loom的紙纖戶外休閒椅,把東南亞旅行時對藤竹編織的靈感帶回家鄉,做成四季皆宜、經得起風吹日曬的露台沙發;無獨有偶,比利時瓦隆區小鎮上保存良好的手工編織藤竹家具藝術,也成了比利時露台上與燭光、盞茶最佳配襯物;在家露營更是露台空間最大享受,因此一張可以舒展身心躺椅或者好看又好攜帶的摺疊式烤肉架,例如德國設計師Pizzoni帶著走的烤肉架,多了方便移動與安全性的特質,上了露台活動就像野外露營般自然又有趣。
保存露台 房子有了出氣口
法國作家菲利浦德朗說:法國人每到了三月,便想著「On pourrait presque manger dehors(我們幾乎可以在戶外吃飯)」,句子裡的「幾乎」這個字,讓現代設計師萌發了許多創意點子,春雨綿綿時的防雨蒙古包、縟暑時節防止蠅蚊蜜蜂親吻食物的防蠅罩、夜涼時分蓋在膝上的保暖毯、冬天有陽光卻夾雜寒意逼人時的暖氣燈,如此萬事俱備,就不會三心二意,想要有在戶外吃飯的心情,隨時端著食物就走向戶外了。
空氣污染讓台灣人對於露台空間心生卻步,根據歐盟空氣品質的調查,室內空氣對於人體的傷害,是室外10輛巴士經過時的20倍糟糕,原因在於空氣是好動的因子,它需要流動才能產生好的能量。
SARS已給了我們最好的教訓。保存住宅露台,房子找到了出氣口,男孩得以在有趣的家事課裡學到內務整理,女孩得以在安全範圍裡體驗野外生活樂趣,兩性平衡空間,就從露台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