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換將啟示錄:「CEO洋流」來了!

2005年4月 e天下雜誌
編譯-張漢宜
攝影-林麗芳

亞洲科技業人事大風吹,最近興起一股新趨勢:老外當家。

在日本,Sony董事長兼執行長出井伸之今年3月宣佈下台,由Sony副董事長兼美國Sony執行長史俊格(Howard Stringer)接任。這是日本科技業首度由外國人出任領導人。第一個入主日本企業的外國人,則是1999年上任的日產(Nissan)執行長高恩(Carlos Ghosn)。

在台灣,宏碁集團董事長施振榮去年12月退休後,今年起,由出身義大利的國際營運部總經理蘭奇(Gianfranco Lanci)升任宏碁總經理。

在中國,聯想集團去年12月宣佈併購IBM個人電腦事業群,原IBM高級副總裁沃德(Stephen Ward)成了新聯想的執行長,並在紐約坐鎮美國市場,成為聯想集團的「西進大元帥」。這是繼聯想在2003年改名為Lenovo之後,又一波積極的西進行動。

這些亞洲科技業,為何紛紛晉用西方人為企業掌舵,難道真是「遠來的和尚會唸經」?
理由1:獲利無起色,換人求轉機

「出井退場,Sony何去何從?」《日經商業週刊》問道。「Sony將未來寄託給一個外國人!」《經濟學人》如此回答。中、西方兩大財經專業刊物,對於Sony執行長換人的事件,出現如此巧妙的隔空問答。

曾為Sony擘畫創新願景,卻也在任內發生股價大跌的「Sony Shock」,被美國《商業週刊》評選為「最糟企業CEO」的出井伸之,在位10年後終於下台。有趣的是,當出井下台的新聞發佈時,日本媒體對新上任的史俊格似乎興趣不高,反而熱烈討論一手主導PS(Play Station)系列、為Sony打下遊戲機江山的久多良木健,為何會在這波高層異動中落馬。

然而,Sony會決定由一個外國人來領導這個已近六旬高齡的龍頭企業,絕對有它的道理。根據《日經商業週刊》報導,63歲的史俊格學的是歷史,曾在CBS新聞台擔任製作人,沒有任何工程背景,自1997年接掌Sony在美國的事業之後,卻搞得有聲有色。他的主要功績是連續兩集票房都大賣的「蜘蛛人」,挽救了Sony難看的財務報表(光是「蜘蛛人第二集」的票房,去年第四季就佔了Sony總營收的13%)。此外,他也主導Sony併購米高梅電影公司與BMG唱片公司。

反觀出井伸之領導期間,以消費性電子產品稱霸市場多年的Sony卻節節敗退。平面電視市場不及夏普與松下電器,MP3隨身聽也輸給蘋果的iPod。

「我早就說過,如果沒有內容,大部份的機件都是廢物,」Sony新任執行長史俊格說。根據《經濟學人》報導,史俊格上任後有兩大目標:一是簡化Sony的管理組織,以便更有效益地製造電子產品;二是讓Sony的消費性電子產品與娛樂內容事業能有效整合,讓消費者願意花高價購買Sony的產品。

理由2:積極開創海外版圖

Sony是因為獲利不佳而找老外來領導,但另有一些企業其實營運情形不錯,卻也會找老外來掌舵,著眼點就在於積極開創海外事業版圖。

以宏碁為例,蘭奇之所以出線成為宏碁集團總經理,主要就是因為他在國際營運部總經理任內,在歐洲市場屢建戰功;2004年,宏碁歐洲筆記型電腦市佔率擊敗惠普,從2000年的第八名衝上冠軍,歐洲市場的業績,已佔宏碁全球營收的6成。對於最難經營的美國市場,蘭奇也在2004上半年達到損益平衡。

施振榮表示,宏碁是一個國際化的公司,蘭奇的出線,代表宏碁是用全球思維進行人事佈局。因此,宏碁將借重歐洲經營團隊,複製成功經驗,進一步邁向國際化。

另一方面,聯想併購IBM個人電腦部門之後,原IBM的老臣沃德成了新聯想的執行長。科技媒體《Cnet》指出,沃德上台後必須面臨幾項考驗:首先是讓人心悅誠服,包括工作團隊與客戶;再來,在全球營運方面,要善用IBM與Lenovo各自的優勢,發揮整合的力量,例如製造與營銷。沃德堅定表示,毋庸置疑地,聯想未來在PC產業絕對是重要品牌,「我們會大力推動。」

日本、台灣、中國的大型科技企業,不約而同換上外國人擔任CEO要職,雖然各有不同理由,但基本上都不脫「開創全球市場」的脈絡。未來的科技職場,也許不只是CEO,連周遭的同事都會來自世界各國;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與國籍之間競合,將是未來科技人的重要課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rren.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